猫眼社评 对华经济降级军事挑衅同日进行,美国打什么算盘?

评论员 蓝雨

韩国朴槿惠在利用中国制裁朝鲜不果后,露出真实政治面目,迅速跟历史宿敌日本和好签署情报协议继而部署萨德;现在,美国利用中国制裁朝鲜收效不大后,即在经济上降低中国主权评级,军事上挑衅中国南海美济礁主权,经济与军事双拳出击,露出政治狰容。

日资控制的《金融时报》指,这一行动是在特朗普总统敦促中国对朝鲜施压,促放弃发展导弹和核武效果不彰后採取的。虽然特朗普曾表示拒绝了国防部多次“自由进入”中国岛礁的要求,但事实说明,不是特朗普管不住美国军人,就是特朗普在幕后团队的策划下精心实施对华政策,中美关系仍绕不开南海问题,而美国并不是当事国。所谓朝鲜核问题,南海问题,台海关系问题等,都只不过是美国手中叫价的牌而已,视形势打出哪一张。

不妨回顾一下,美国的出招。

美国官员24日宣布,海军一艘驱逐舰24日在中国位于南海一处“人造岛”12浬范围内执行「自由航行任务」。从新闻来看,即日入侵就即日发布消息,跟过往事隔数日甚至多月后公布十分不同,入侵是一项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一是配合特朗普参与的北约会议,显示美国全球实力;二是恐吓中国,若不听从美国安排制裁朝鲜和针对萨德部署的话,则会重提南海问题,海上丝绸之路将受影响;三是提醒中国,若不想在十九大前“出事”,就要跟随美国的节奏。但军事上的阻嚇历史上没有令中国屈服的例子。

同日早上,美资评级公司穆迪发表声明,将中国评级从Aa3下调至A1,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以反映未来几年债务攀升和经济放缓将削弱中国的财政实力。西方主流媒体很多以“28年第一次下调”来渲染穆迪所为,实质是为美国外交和金融政策造势。

“巧合”的就是美军入侵中国岛礁与穆迪公布下调均在同一日发生,显然是精心策划,可说是军事上,经济上同时对中国出招,笔者看这只是第一步,美国后续还有其他动作的。2017年不会平静。穆迪下调评级是风雨欲来的前奏。

可以看出,早前先有沽空机构「口手并用」唱淡蓝筹股;现再有评级机构调低内地与香港评级,双管齐下混水摸鱼,似有计划、有组织性「图谋」。其中目的之一不排除要求中国配合美国财政政策和购买更多美债。长远目的是削弱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发行新债或偿还现有贷款的能力以及影响海外投资者对进入中国内地债券市场。而一旦中资企业的海外债务遇到麻烦,人民币将承压。所以,穆迪所为,最终目的是维持美元强势国际地位。

对于穆迪所为,中国财政部随即反驳穆迪基于「顺周期」评级方式不当,高估内地经济困难度,低估供给侧改革及扩大内需的效益。;财政部还从或有债务的概念出发,反驳了“除了政府直接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的观点。财政部批评这是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法律制度规定缺乏必要了解的体现。

而在美军挑衅之后,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强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于美军这种炫耀武力、推动地区军事化、且极易引发海空意外的行径,中国军队表示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任国强表示,在中国及东盟国家特别是菲律宾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正趋稳向好,但美方的错误行为破坏了南海现时渐趋稳定的局面,不利于南海的和平稳定,美军的行为只会促使中国军队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及安全。

美军的南海行动不会改变中国既定的外交政策是不需多言的。而对于美国出招打压中国经济,收效也未必理想。就在穆迪24日公布下调之后,25日中港两市均双双抽高,根本无视穆迪降级。恒生指数进一步上升超过200点,连涨5个交易日;资金追入内银、内险及券商股份,刺激国企指数上扬1.74%,跑赢恒指。沪指收市涨超过1%,创逾个半月最大单日升幅。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透露,内地拟推出股指期权,消息利好A股,在中资护盘下造好,人民币兑美元在岸价(CNY)创逾3个月新高。除了内银及内险股外,被穆迪降级的多隻中资股如中移动(00941)、中海油(00883)及神华(01088)等都获资金追捧,股价不跌反升。

其实,穆迪不是好鸟,过去一直唱淡中国,市场对其行动并不感意外。追踪穆迪对中国的评级,均带有政治目的。有记录的第一次下调,是在1989年那次事件之后,不过,政治就是利益再分配,讨价还价之后,说不定哪天又上调,大家不必太认真,知道就好。惠誉评级25日就表示对华评级维持不变,彭博社经济师也表示不同意穆迪只聚焦中国债务增长。而过去,穆迪评级也常有失准:2002年,美国安然事件之后,一直以来受到绝对相信的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穆迪都受到了广泛质疑,神话早就破灭;2008年,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因为错误地给一类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授予了过高评级,美国监管机构的介入调查,穆迪被怀疑有欺诈之嫌。消息被披露后,穆迪股价当天暴跌16%。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没有一个主体能够拥有所有的信息,如果这一论点成立的话,那么评级机构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信息不对称。一旦投资者将评级机构看作是一个绝对的信息判断标准,那么实际上这和指望一个全能政府来管理经济生活是一样的荒谬。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个就是美国,一个就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这没有夸张,2010年,美资三大行组成的联合方阵,将希腊等欧洲国家一步步推向深渊。

因此,在中国对外实施一带一路大战略,对内实行供给侧改革之际,穆迪下调中国评级,居心不良。

穆迪等国际机构,在近30年来,一直扮演着半官方性质的债券市场调节者的角色,完全是凭借美国的经济霸权而垄断评级市场的,更重要的是,一个评级机构不应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掌握一个企业生杀大权甚至去评估一个国家,其依附美国经济霸权的性质,决定其战略最终只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公正性有多少大家想想。可惜,中国自己的大公国际评级机构,自成立后一直做哑巴,在媒体上几乎隐形,全无争夺国际评级市场的话语权之作为,形同虚设。

国际评级市场,由三家大行垄断,而在中国的评级市场,已经被美资三大行控股,参股或是合作的机构,已经占去80%的市场份额。中国评级的话语权早已丧失。

共济会下辖华府智库布鲁金斯学院外交政策专家莱特(Tom
Wright)说,「中国正受特朗普政府对南海议题睁一隻眼、闭一隻眼的态度鼓舞,越来越有恃无恐,美国的盟友则为此越来越感到焦虑。自由航行行动在亚洲安全峰会(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的一周前举行,将会让与会的各国防长感到释然」。或者,共济会势力才道出了美军入侵南海的另一层政治目的,就是为新加坡香格里拉峰会造势。

值得指出的是,从政经验白纸一张的特朗普,或已成扯线木偶,以服从幕后力量的指令换取总统宝座免遭弹劾。这一点必须认清。与中国过招的人,绝非只是特朗普。美国经济上,军事上同时出招,只会给中美关系发展添堵。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穆迪下调中国评级投资者会买账吗?》一文,笔者这里回答:不管美国打什么算盘,中国都肯定不会买账!

(2017.5.26猫眼社评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