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经济衰落 新经济掘起?

 

  【熊猫时报讯】近十年来,两岸三地市值前20公司,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10年以来首次,排在第一第二的是互联网科技公司。5月15日,腾讯控股以21000亿人民币市值位列第一,阿里巴巴以20000亿人民币位列第二。而在2008至2015年,佔据市值第一的一直是中国石油;2016年则由中国移动夺冠,中国石油居次。

  从行业分佈情况来看,2017年,市值前20中,金融类佔9家,科技类企业佔6家,能源类佔3家,通信类企业佔1家,食品类企业有1家,但工业製造类、地产类、港口类企业均没入榜。按照比例计算,依次是金融类企业、科技类企业以及能源类企业,各佔45%,30%,15%。但在2008年时,金融类、科技类以及能源类企业的佔比分别是35%(7家),5%(1家),20%(4家),其中,地产类2家,佔比10%。2016年时,金融类、科技类以及能源类企业的佔比是55%(11家),20%(4家),15%(3家),地产类企业则没挤进前20名。比较2008年和2017年,科技类企业的佔比变化最大,从2008年的5%(1家),增长至30%(6家)。地产类企业从2013年开始,就没再进入前20名了,而在2008年时前20中地产类企业有2家,佔比10%,1998年时有5家,佔比25%。

  10年以来,市值前20名企业,中国国有企业仍然最多,稳定维持在14到16家,重资产行业基本上还是国有企业,但非国有类企业产业更迭的行业类别变化比较明显。

  金融业仍然佔比最重

  从2008年到2015年,市值第一名都是中石油,从2009到2016年,工商银行连续8年排在第二名。不管是从制度还是资源红利的层面上看,国企在榜单中都佔有主要位置。如果连续看2008到2017年这10年榜单中行业变化,银行或金融板块依然强者恒强。

  金融业排名居高不下,源自客观的大环境。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张超分析,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导致各国金融监管趋紧,使得金融类的业务发展受到限制,排名因此下降,但因金融机构本身规模仍是巨大,加上中国GDP每年还是维持6%以上的成长,因此大型银行仍是稳步发展。根据腾讯和阿里的最新财报,它们的收入已经达到金融和能源巨头企业的多倍,但只看利润,中国工商银行的利润(属于母公司股东淨利润为2782.49亿元)仍远高于腾讯和阿里巴巴之和。

  但张超认为,目前国有企业靠以往的制度红利和行业地位,在前20内佔据较大比重,而互联网科技类企业依靠服务增长速度非常快,未来重资产行业会越来越少、轻资产行业越来越多的趋势会越发地明显,而且提供服务越好的企业市值会越靠前,一旦到了从质变到量变发生的临界点,国有企业的压力会非常大。

  受消费升级带动,以个体端为服务创新方向的新经济正在掘起。相较之下,市场给予科技类股较高肯定。从2010年腾讯开始排名在市值前20名内,2014年出现一个小高潮,然后IT互联网公司逐年增多,反映了互联网激发出了一种产业的重塑和升级。张超告诉记者,由于互联网企业已经涉及到各个行业,市场看好未来的收益,股价因此不断提高和市值持续增长,「背靠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口基数,互联网科技类公司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

  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掘起,跟中国向消费型经济转型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市场愿意这类企业一个领导地位,使得它们在市值榜单中的上升速度也最快。比如,阿里巴巴在淘宝和天猫超市的产品服务以及腾讯在微信和游戏上的投入,都是消费升级背景下的焦点和代表。渣打银行(中国)投资策略总监王昕杰对记者表示,这类公司已经形成一个生态,阿里不仅是网络消费,芝麻信用已延伸到共享单车等行业,而腾讯和阿里对新经济初创企业的投资也都在不断打破纪录,「这是一个自由的状况,过去很少人会花钱玩游戏,但现在会看到《王者荣耀》这一游戏已经给腾讯带来了较大的收入贡献。」

  张超认为,如果看当前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最大优势,其实不在技术创新,因为互联网技术60年代就已经存在,而在于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没有创造额外收益,但对经济的好处表现在通过大幅度地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来体现整体收益的增加。「在当前开放式的竞争条件下,各家企业已经把成本压到最低时,边际成本已经趋于相同,行业下一步发展一定是向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向才有前途,」张超说,生产率的提高仍是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但不是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把现在的手机移动端再理解大一点,就是沉淀到以个体端服务为一种发展方向,个体端就是指人,未来可能会是一种这样的场景:我直接看你一眼,通过视觉神经的眼神捕捉就可以实现交流、通信和支付等效果,这是可期的。」

(彭博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