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指特朗普称开启“强暴中国”之月
评论员 蓝雨
过去一周,是对中国外交甚具挑战的一周。挑战来自四方面:
美国方向对华祭出一套组合拳:6月27日美国将中国列为人口贩卖问题最恶劣国家之一,并把中国从去年的“第二类观察名单”中降级到第三类。同一天,美国公布了一项价值14.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方案;6月29日美国财政部又对中国丹东银行采取了制裁措施,理由是该银行与朝鲜进行了非法的洗钱活动,而这一天,正好是韩国总统文在寅身在美国;7月2日,美海军驻守日本的“斯坦塞姆”号(Stethem
DDG-63)导弹驱逐舰驶入中国西沙群岛中建岛12海里海域。
韩国方向,先是被媒体爆出文在寅早前派特使到美国商讨部署萨德一事,后在文在寅外交首访美国时,坚持部署萨德立场,还一反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反对特朗惠的常态,罕见地与特朗普站在同一阵线,称“我完全赞同特朗普总统所采取的强硬外交政策。”暗示跟中国无部署萨德的商量余地。
印度方向,入侵并无领土纠纷的洞朗地区,阻止中国基建,引发自1962年以来最长时间的对峙,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越南方向,违反共识私下开发争议海域万安滩的能源,令中国军方访问团中断行程。
笔者认为,以上四方面,美国方面仍旧是主方向。碍于篇幅,萨德问题和越南问题先不提,本文谈近期中美关系突变与中印关系面临军事冲突这二个内容。
7月3日美媒发表题为《“强暴”中国之月开启
特朗普四天转变外交政策》,指据白宫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爆粗口称目前对华的强硬外交策略是“强暴中国之月”。竞选期间,特朗普也曾指中国“强暴”美国。
而7月3日正是习近平应约与特朗普通电话之时,当时习近平只提及涉台军售问题,其他并无提及。这一点说明,中方对美方近期的一系列策略意图十分清楚,不愿提只能说明已有应对之策。而美国对台军售,相当于给目前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蔡英文政府一点“政治甘露”,既是削弱巴拿马与台绝交造成的破坏力,也是削弱中央政府在国际场合封杀蔡英文政府的努力,美方无非想维持两岸的“平衡”,继续保护台湾这个“棋子”。这一点正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就算难以左右美国国会那班老古董,却无论如何都要提的。
就习特通话的内容来看,中国已经有自己的战略方向与思路,根本无惧美国的一系列组合拳。
挑衅就是为了更好的谈判,商人特朗普发招想在G20峰会与习近平讨价还价的目的,未必得逞。中国最大的筹码就是4月习特会达成的“中美百日计划”,这个计划对中国实际意义不大,因为是中国贸易让步多于美国让步,但对于执政后基本无大建树的特朗普而言则是重要的“外交成果”,笔者认为应该暂时搁置“百日计划”,待美国自己处理好中美气氛后再恢复进行。特朗普既然想要里子,那面子怎么都要给中国。但基于美国已经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中国绝不能哑忍,因此,接着来的G20习特会可以预见未必有突破性成果。
下面重点谈一下中印军事冲突危机。剖析印度内情。
中国日前在接壤西藏、印度及不丹的锡金段边境展开修路工程,但印度边防部队越界进入境内阻拦,目前双方对峙已经超过半个月,双方也陆续增兵。据悉,在印度军方叫嚣之际,正在朱日和军演的二支劲旅已经到达预定地点。双方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此次事件与以往相比性质更为严重。而印方称中印边界锡金段还有待划定,是对历史和印度政府一贯立场的违背。
针对媒体报道的,中印僵局目前的严重性不排除会导致战争的可能性。耿爽表示,关于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进入中方境内事,作为一条原则,对于媒体发表的一些言论,我们不会事事都作出评论和回应。中国官方已经多次阐明立场。我们要求印方立即将越界印方人员撤回到中印边界印方一侧。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笔者需要指出的是,据印媒报道,过去两周,印度的海军卫星、长程海上巡逻机和战舰均监视到至少“13支中国海军队”,在印度洋海域徘徊。其中包括有中国的“元”级潜艇,并指这是中国部署在该区的第七艘潜艇了。媒体还称,该潜艇的支援船是中国海军舰崇明岛号。笔者认为,上述海军动静虽是印度单方面报道,但若属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中印若爆发军事冲突,印度洋绝对是一个军事方向,而不仅是陆地战争开打。军事冲突风险红灯一日未改绿灯,中国军队的战术动作布局肯定不会停下来。
印度人说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意思说不会再打败仗,但已经拥有地表军力数一数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早已远胜1962年时的军事实力。印度武器装备靠外购无疑有进步,但解放军的军力却不仅是进步,而是飞跃前进。印度军力除了核武,常规军力差中国很远,弹药有几个基数都成问题,故军事上印度的意淫很严重。
中印今次对峙,军事原因是中国要修路的地区战略位置扼要影响中印地缘军事态势,令印度不顾中印二国因印度加入上合组织迎来的和谐气氛要铤而走险;而政治原因则是中国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却有项目落在巴控喀什米尔,让印度觉得中国在领土问题上为巴国撑腰,自然对中国心怀不满。
过去,中印两国在很多全球问题上还是共同一致的,两国都属于美英体系里稍微边缘性的国家。2008年时,印度在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排大致在12名左右,中国排在第6名,这个时期中印追求多极化,建立金砖集团,在G20里加强合作,气候变化问题上协调立场,这些合作都是没问题的。因为中印都曾经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都没有参与到制定现在的国际体系规则中去,故有国际联手合作的必要。
但目前,印度政治精英基本是对华强硬派。在政治安全问题上,印度对中国的担忧太大,印度的冷战思维、对中国的警惕意识非常浓重。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在中国人眼中并不算什么,但是在印度人看来,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印度建国后最大的耻辱。
甚至可以说,印度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同中国的敌对,这种敌对感加强了印度内部的集体认同。这是印度屡次在边境挑衅的深层次原因。
印度其实算是社会主义国家,从1991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在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印度整个社会的左翼思维非常浓重,例如经常讲公平不讲效率,它的工会强大和这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它自身就处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但印度人走不出这个困境,印度人非常固执,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印度不会认为不来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峰会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印度媒体的论调反而是“印度拒绝出席,中国很焦虑”。
到2050年,世界格局有可能演变为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三,毕竟印度的体量在那里,但印度做阿三还有一个前提。
印度问题就在于,印度没有经过革命,没有经过“科学”的洗礼,人们头脑中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比如说对印度教的极端信仰。莫迪是狂热的信徒。
从国际关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很多问题也不能完全从经济层面看,印度有潜力,但其潜力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印度国家现代化的成本太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社会洗礼,没有经过革命,整个社会存在大量的所谓“封建残余”,所以印度不太可能复制中国的发展奇迹。这正是印度崛起的前提。正如西方阻止中国崛起一样,我们也应冷眼旁观印度崛起。说句题外话,马云到印度投资并非远见,而是短视。中印一旦爆发冲突,在印度的投资将化为乌有。马云的钱来的太容易了,胳膊往外拐。存在地缘政治军事冲突的国家,都不是长远投资的好对象,纷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印尼,越南等就是例子。
如果说2008年之前印度对它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成就很有信心的话,那么现在印度对自身政治体制及发展的信心在下降,印度1991年进行改革开放的时候,它的经济总量同中国相差还不大,但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印度的五倍还多。
据有关人士在印度生活一两年的体验,印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尽管中国存在许多问题,但印度也同样如此。民主派或者西方为什么看好印度呢?主要还是因为印度的民主政治体制。深入印度生活就会发现,印度的人权状况太差了,所以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印度的民主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印度虽然以民主自由为荣,西方认为它很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真的到那里去深入体验,你会发现大量不符合现代化的封建东西,它的种姓制度,仍然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制度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上虽然是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印度社会结构中的男女不平等也很严重,为什么那么多女人在印度被强奸,因为她们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所谓的民主,更多是西方社会可以贴上去,印度人厚着脸皮要的。
一个国家应该先发展再享受民主的待遇,还是先享受民主这样的奢侈品再谋求发展呢?这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现在许多印度学者也非常欣赏中国政治体系,认为中国的行动力强、效率高,而印度的行动能力差了太多了。
贫富分化方面,中国的贫富分化也很大。但印度更甚,比如塔塔集团,一个公司就能占到整个印度GDP的5%,中国哪有这样的公司呢?
还有,印度发展经济受到严苛的土地私有制的强大约束,如何能够在保持土地私有制和发展经济的目标中寻求平衡,是印度未来发展的一大难题,故印度目前是民强(少数的民)国弱的格局。
印度虽有免费医疗,提供的其实都是比较低质量的服务。印度的优势,或是教育成本比较低,但这可能要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来考虑。
分析完印度内情,不难看出印度根本没有对华发动战争的社会基础,难道要靠那几个政治精英上前线?当然,与巴基斯坦则另当别论。
回到今次冲突事件上。洞朗地区属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这一点印度早就承认。这次斗胆进入中国地区,国际背景是中国面临朝核问题,南海问题,国内背景是中国十九大即将召开以及反腐进入深水区等,印度认为中国无暇西顾,有“偷鸡摸狗”之非分之想,企图引发洞朗地区边界争议,也即引发中国不丹矛盾,让印度有机会在该区域包括不丹实行军事化部署(不丹对印度,相当于朝鲜对中国),同时也是对中巴建设一带一路的还击。
印度仗的是美国撑腰,不过印度人始终不明白,美国只想向印度推销武器而已,又岂会为不是盟友的印度两肋插刀呢?1962年中印战争,美苏口头支持但均无出兵帮助印度,更何况2017?别说印度瑜伽兵,就连美国陆军在解放军面前都要想想朝鲜战争的苦果。印度想建三条军用铁路钳制中印边境未必能实现,中国必须破坏之,而中国青藏高铁早就已经具有高速运兵之能力。实力摆在这,中印目前的对峙,主动权在中国手里,打不打,怎么打,打多久全部取决于中央军委。
笔者认为,和平崛起只是中国的良好愿望,零代价崛起几无可能。当前考虑的是,印度是不是最合适的开战对象?国际舆论再次把“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屎盘子往中国头上扣,中国如何洗脱,维护大国形象收揽人心?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印度总理莫迪访美与特朗普眉来眼去,其实反应最大的是俄罗斯。据报道,莫迪此行希望购买美国F16战机的生产线,以及美军察打一体的先进无人机,总金额高达上百亿美元。F16战机生产线对美国来说已是形同鸡肋,在第五代战机当道的今天,F16完全过时,封存需要一笔保管费,淘汰又殊为可惜,卖给印度却可废物利用,大赚一笔。但此举却惹怒了俄罗斯。众所周知,印度是俄罗斯军售的主要客户,从航空母舰、潜艇到坦克、火炮、战机,印度每年都要花费几十亿美元从俄国进口大量武器,俄国为此与印度军方建立密切的联系。若印度西向投入美国怀抱,俄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将丢失槓杆,今后无法在南亚争雄,还失去军售对象,对于饱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而言,印度的军购十分重要,可以想到普京绝不会坐以待毙。印度想在俄美之间运筹帷幄,恐怕得罪的是俄罗斯,加上边境冲突又得罪中国。印度往后的外交日子未必好过。
最后,笔者预测中印军事冲突将在不流血的“冲突”中消退,中国将会用军事杠杆,外交杠杆及其他力量之手等制约印度,印度终将知难而退,印度远不是对手。
美国鹰派策划的对华从东北方向,西南方向,南海方向挤压都不会达到目的(不排除还有金融方向),反而更让中国抛弃幻想,迎接挑战。笔者提醒一下,美国人,印度人都不把G20当作一回事,中国应该抛弃传统的“营造会面气氛”的旧外交思维,强硬反击来敌,这才是营造会面气氛的有效且唯一的手法!海外华人坚决支持祖国一切维护国家利益之手段,包括战争!
(2017.7.5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