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文化同根同源
评论员 蓝雨
7月9日,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到印度古吉拉特邦第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进行访问。媒体介绍,敏昂莱此次访印的重点,在于缅甸与印度的防务合作。有消息人士称,印度准备好进一步向缅甸提供军事援助。除邻邦缅甸以外,近年来,印度也缓慢且稳定地推进与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不仅增加军事访问和训练次数,还就技术共享加强合作。这也是印度「东进政策」(Act
East Policy)整体计划之下加强与东盟国家防务合作内容之一。
在中印目前军事对峙的背景下,特别是无法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情势下(7月10日中国外交部耿爽在记者会上表明,印军不撤军将不可能透过有外交解决事件),缅甸军司令访印备受关注。值得留意的是,印度日前宣布邀请东盟十国领导人参加明年一月的印度共和日庆祝大典。联系缅军司令访印,明显看出印度目前在中印军事对峙的情势下,在亚洲拉帮结派,企图为自己站台。但这恐怕是印度的一厢情愿。东盟岂是吴下阿蒙?
笔者留意到,上述新闻是印度自己的解读,意图制造国际声势向中国施压的可能性居多,可以看作是印度的外交手段,而缅甸军司令访印的目的还会否有其他仍待缅甸方面事后公布才能知晓,特别是会否做中国的传声筒,“劝降”印度?又或会否“探路”,了解印度在中国边境搞事的最终想法,然后向东盟,甚至中国汇报?也不排除是借机向印度“敲竹杠”等等,这些需要时间揭晓。
缅甸传统上曾称作中国的“后花园”,只是前几年西向一度疏远中国,但经过多年边境地方民族问题的困扰,终于明白与中国和平共处的重要性。2017年3月,停顿二年的中缅输油气管道重启,标志着缅甸正式纳入中国的能源供应版图,纳入一带一路经济圈。这是事关缅甸国运的地缘经济大事,中缅睦邻友好才是唯一出路。在此时代趋势下,缅甸敢逆天而行是无法想象的。中国断不会任由能源版图随意变更,投资化水。
所以笔者并不担心缅军司令访印。
相反,东盟会否买印度的帐呢?历史证明,印度高估自己是有历史传统的。从1962年二国领导人过招再到今时今日要“东进”与中国争雄,印度的政治战略思维始终存在问题。美日围堵多年,奥巴马任内重返亚太多年,在亚太与中国争雄得到了什么?印度的国力比得上美日?美日同盟除了军事上刷存在感,政治上经济上均一无所获。印度虽然人口超越中国,但却符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特征。
东盟虽然有新加坡,越南这二个“钉子户”长期阻挠东盟与中国关系的深化,但也有柬埔寨,老挝,甚至泰国等兄弟支持东盟亲华,目前菲律宾等也加入此中,杜特尔特亲自接收中国武器,这一点其实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因此,印度虽然长期拉拢东盟,欲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收效甚微。
东盟诸国长期在大国之间游走,已经练就墙头草的本事,印度指望东盟真心实意投靠印度是十分幼稚的。
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都能看到,感受得到中国崛起的趋势不可阻挡,新武器层出不穷,从对美俄军事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今时今日镀多个领域的超越,中国军事突飞猛进。相比之下,印度军事一味靠买买买,大炮,枪械等都要进口(早前印军因质量拒绝使用国产步枪),武器装备来自俄罗斯,以色列,现在还加上美国等,这样的“杂牌军”,哪个东盟领导人不看在眼里?
经济上,印度能炫耀的可能只有软件业,但这完全可以取代的,比如中国的高新科技产业,哪里有印度的一点影子?印度的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均无法向东盟提供,关键是印度没有美元提供给东盟,这与中国对外投资一掷千金相比,印度十分寒碜。特朗普掀起的“务实主义”,东盟领导人绝对有共鸣的。
文化上,中国与东盟同根同源,东盟均在中华文化圈之内。华人遍布东盟十国,即使政治上未必亲华,但文化之根深植不可能改弦更张,你让华人华侨学印度人用手抓饭吃?印度自身种姓制度,宗教矛盾等早已臭名昭著,印式民主已成“贪腐”代名词,印度文化被西方改写,所谓印度文明其实只是一个壳,早成昨日黄花。印度何来软实力与中国叫板?
因此,长年累月高估自己的印度,其“东进政策”其实是虚有其表的。
值得一提的是,东盟长期是中美日等国博弈的主战场,这样的情势下,东盟各国左右逢源,得到中美日的好处都不少,自身实力甚至比印度过之而无不及。东盟十国的市场甚至媲美印度,东盟岂会自毁前程,卖身印度与中国作对?美日都尚且不能达到这“梦想”,印度的“东进政策”又岂能有实现的可能?
(2017.7.12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