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政坛忽然流行起对大陆的善意表态,什麽亲中、友中、和中、知中都出来了,可就在不久之前,社会上还是都瀰漫着反中、抗中、仇中、疑中等敌对情绪。每次选举都要辩论两岸政策问题,政府日常施政也总是绕不开大陆的因素。很多台派也总是很无奈的感慨为什麽就摆脱不掉大陆呢?
这些人要是看看蒙古的例子或许心裡会好受一些吧,因为台湾所要面对的,蒙古都是以更大比例存在着。
选举炒作中国威胁论
最近蒙古正在进行总统大选,第一轮无人过半,蒙古人民党候选人恩赫包勒和民主党候选人巴图勒嘎将会进入第二轮角逐。竞选过程中大家最喜欢谈的当然就是中国威胁论,后者指责前者有中国血统,而且渲染来自中国的威胁,前者也不甘示弱爆出后者曾经接受过中国公司贿赂。虽然当中真真假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无论哪个党的候选人公开多麽敌视中国,实际上都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
之所以如此,这跟蒙古对中国的依赖是分不开的,就以今天上半年为例,中蒙贸易占蒙古进出口总额的68.5%,其中出口部分更是高达90.5%,换句话说,蒙古要想赚外汇还债主要就是靠中国这个市场。这更不用说蒙古2016年深陷经济危机之后,主要就是依靠大陆帮忙纾困。在这种情况下,蒙古政商各界要是想撇清跟中国的关系,基本上就是在欺骗选民。
但是,依赖归依赖,蒙古人在心态上对中国是疑惧到了极点。除了现实因素以外,这也跟蒙古人在史观和国族认同上存在着巨大落差有关。去过蒙古的人都会发现,那裡遍地是成吉思汗的图腾,往日蒙古帝国的荣景与当今偏居一隅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另外,全世界1000万蒙古人只有300万在蒙古国,而600万是在中国,这让蒙古国很难真正代表当年的蒙古,反而常常担心会不会再度被中国併吞。
也正是基于这些複杂的心理,蒙古总是想着摆脱这种依赖,每次大选期间都炒作中国威胁论。蒙古夹杂在中俄两大国之间,注定了要深受其影响,蒙古民主化之后一直有心摆脱这一局面,所以曾经先后跟美国、日本、南韩等国家示好,在经济危机期间,也先后向印度、日本求援。可惜美国介入是想利用蒙古作为插入中俄的地缘政治楔子,这只会为蒙古的安全带来潜在风险,至于日韩,来蒙古投资当然没问题,但要借钱恐怕还是要公事公办。最后蒙古别无选择,还是转向中国寻求帮助。
处处提防 伤及自身
会不会觉得蒙古就是加强版的台湾?事实也确实如此,而蒙古做出的抉择也跟现在的蔡政府没什麽两样,也都寄希望于引入美日印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问题在于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形势比人强。
而台湾比蒙古要好一点的地方在于没有经历经济危机,蒙古2012年之前经济腾飞,特别是煤矿价格飙涨让煤炭资源丰富的蒙古大赚其利,面对这一荣景蒙古待价而沽,对外来投资施加各种限制,特别是对中国投资相当不友好,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作法显然不会长远,因此等到煤价重挫,外国投资也纷纷撤出,蒙古经济一落千丈,遂有请求中国纾困的结果。台湾若也要学蒙古这般处处限制与大陆的经贸往来,就算不会重蹈蒙古的覆辙,但20多年的迟滞也让台湾经济半死不活,实在没有多少空间可以挥霍。
当全世界都在谋求与大陆开展经济合作的时候,只有蒙古和台湾在处处提防,其结果当然不是损害大陆,而是伤及自身。现在蒙古政坛的这一幕幕心口不一,再度证明不甘面对现实但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政治所呈现出来的荒谬。此情此景,当然值得台湾的主政者反躬自省。
(作者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生,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