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中国先礼后兵,等待莫迪的是要么辞职要么被揍二种结局!

这张照片,将成为历史经典照,特别是红色字符的解释。

评论员 蓝雨

8月3日《熊猫时报》发了一条简短新闻,题为《最后通牒发出了,日期是8月8日》,内容是指印度大吉岭地区组织向印度政府发出重视他们要求的最后期限。不过网友热议这标题有问题,有“标题党”之嫌。但笔者看来,标题没问题,所谓标题党,是指标题与内容不符。而该篇新闻二者完全相符,只是网友想多了。不过,领土被入侵,网友急切盼望政府立起腰杆赶走侵略者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就此,笔者尝试作出预测,弥补对网友的歉意。

先礼后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也是大国的风范。这一点,中国目前是做足了。

8月3日深夜,中国国防部罕有地在这个时间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军队的克制不是没有底线,印方要打消任何以拖待变的幻想,并强烈要求印军立即撤回边界线印度一侧。这个讲话,可视作中国“先礼后兵”之一。

同样是在8月3日,《解放军报》刊登“钧声”的文章,强调中国领土主权绝不容侵犯,任何国家都不应低估他们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希望印度不要心存侥倖,「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警告意味浓厚。“钧声”是谁?其背景不简单,据说隶属军委。无独有偶,中共中央办公厅隶属的号也叫“钟声”。就层面而言,“钟声”代表党的声音,比“钧声”更为权威,若印度不滚蛋,“钟声”发声就不远了。

但过去历次战争,在没有网络前,通常是以《人民日报》社论为最后通牒的。这次对印度的入侵,究竟发出最后通牒是《人民日报》社论,还是新媒体号“钟声”则有待观察。既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建军节阅兵式上强调“党指挥枪”,笔者认为,“钟声”未来的讲话很重要,而《人民日报》社论依然会配合。

中印本次军事对峙,源头是印军入侵所致,印度不占有道德高地,但美欧主导的舆论不这么看,西方舆论一是模糊洞朗地区的主权所属,故意引导西方社会认为洞朗是主权争议地区,是中国与不丹存在“争议”的地区,中国是在“争议地区”搞基建,从而抹黑中国。明明中国是受害者,西方舆论与印度舆论却把中国描述为“霸权扩张”行为。事实上,目前为止,包括联合国,都没有一个国家或机构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没有官式指出印度的入侵违反国际法。2017年了,国际公义的不公,依然与二战时期那个状态(当时日本入侵中国,开始有几个国家发声?)没有区别。都到2017年,“真理依然在大炮射程之内”!

中国现在是箭在弦上,那弦还拉得满满的!

印度军方第二号人物
,陆军副总参谋长萨拉斯·钱德7月25日说,中国的经济规模五倍于印度,拥有庞大的常规军,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增加影响力并且扩展到印度的邻国,在将来必定会威胁到印度。恐怕这才是印度失去理智,派兵进入洞朗地区的主要原因。主流观点是中国修建的道路靠近被称作”鸡脖子”的连接印度本土和东北部邦的狭长地带。

不过,中国只是建一条,印度在已方一侧却计划建造73条公路(目前建好30余条),中国也没有因此以印度威胁为由越界进入印度阻止其基建。

而连印度资深记者和专栏作家,《印度斯坦时报》前主编夏克尔·贾(Prem Shankar
Jha)也认为,中国修路也存在军事以外的理由,即中国计划修建铁路连接西藏首府拉萨和春丕山谷的亚东。是北京可能觉得有必要加大对春丕山谷周围的控制,保护在那里的巨大投资和经济利益。贾认为,这并不足以证明中国修路的“合理性”,但也不能成为印度单方面干涉的理由。

贾还认为,印度总理莫迪冒进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莫迪现在要么承认他犯了错误,撤回进入洞朗高原的印军。

笔者看来,莫迪是在做一场政治赌博。军方副总谋长的观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莫迪有转移国内矛盾之嫌,比如“废钞令”,莫迪的原本目的是打击洗钱和腐败,但在这个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富人阶层,国内的不满和质疑也随之而来。
废钞令的阵痛尚未平息,莫迪又开始实施自独立建国以来最大的税制改革。印度是联邦制国家,邦政府权力巨大,税制改革等于中央政府从邦政府口中抢夺蛋糕。为转移国内的舆论压力,印度在税制改革实行前与中国发生边境对峙,恐怕就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筹谋的计划。这是莫迪采取的迂回手段,借转移国内民意的注意,来度过国内改革的“阵痛”阶段。
对于莫迪来说,改革一步步艰难推进,他离实现“大国梦”也就更近一步。当然,中印在洞朗的对峙能够和平解决,变成了莫迪这个计划的根本。然而,玩火者往往引火烧身,真正能够控制自如的,又有几人呢?

一直有大国雄心的印度,内部矛盾却剪不断理还乱。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分离势力「啹喀人民族独立运动组织」,频频製造暴力事件,当地的印军被迫紧急撤离。四处出击的莫迪政府,似乎已陷入十面埋伏的泥潭。

除了分离主义,印度还存在严重的种姓问题以及宗教矛盾,尤其是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之间,几乎每年都会爆发大规模的衝突。诸如此类的问题,再加上印度式民主的散漫与恶斗,严重制约了印度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如一盘散沙。总理莫迪上任之后,极力改造印度社会,但面对积弊却无回天之力。

可以看出最近莫迪在对华和对巴基斯坦问题上採取攻势,不断在边境问题上挑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想用外敌这个概念催生印度的民族主义以凝聚民心,淡化内部矛盾。但这显然是一步险棋,如果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处置失当,引发中、巴强烈反击,国内的分离主义藉机起事,莫迪领导的人民党政府很可能因此而垮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德里近期的内政外交之策,有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味道,莫迪显然是慌了手脚。

对自身力量高估一线,对对手估计严重不足,印度因此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屡屡失算。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这是印度整个国家的写照。

莫迪入侵中国领土的这场政治赌博,恐怕堵上了印度的国运,成为历史罪人,最后一定辞职以平民愤。因为,有“雄心壮志”的莫迪低估了中国领导人的雄心壮志,低估对手,意味着遭受灭顶之灾。

就道德高地而言,虽然印度同不丹关系密切,但不丹毕竟是个主权国家,有权自己处理同其他国家的“争议”。印度越俎代庖,实际上侵犯了不丹的主权。而不丹首都廷布对此次争端的长时间沉默更耐人寻味,似乎说明印度代替不丹干预并不完全受不丹欢迎。不丹政府出版发行的报纸《Kuensel》指出洞朗只是不丹同中国的四个“领土争端之一”,似乎在暗示印度既然不能介入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好这个也不要管。

夹在中印之间的喜马拉雅山麓小国不丹只有同两大邻国搞好关系才能保证自己的主权。但是夏克尔·贾说,莫迪在未经不丹国王提出正式请求前就毅然派兵介入,使不想得罪中印的不丹陷入尴尬境地。而且印度很容易输掉这场赌博。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前中国原本力邀印度参加,伸出的橄榄枝老长了,但是莫迪决定不参加北京的峰会。这样印度实质放弃了同北京的经济合作之路,只剩下了政治对抗。莫迪与奥巴马的眉来眼去,最终以签订“美日印防务协议“为正果。这与其说中国对印善意失败,不如说印度自掘坟墓,与最大的邻国为敌。

一带一路峰会三周后,中国即强调对洞朗高原及临近两个地区的主权要求,其中一个主权要求是第一次提出,同时中国的道路工程人员也进入了洞朗高原开始基建。既然印度已走上不归路,中国没理由陪它玩。

很多印度分析家也认为目前的中印边界对峙不可能引发战争。但是夏克尔·贾说这是这些所谓的分析家们的一厢情愿,类似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前夕印度表现出的一厢情愿。现在印度已经把自己置于困境之中,北京如果不加以利用,放过这个彻底打垮其亚洲唯一的对手的机会就很愚蠢。说自己政府愚蠢,这可是印度人呢。

那中国会否“愚蠢”呢?这又回到文章开头的先礼后兵。

北京目前通过多种渠道发出的信息几乎等于最后通牒。

7月4日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在回答印度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不会排除战争手段,印方立即无条件撤军是中印双方开展任何有意义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天新华社也发表社论说,如果印度不想让洞朗地区的局势升级,必须把军队撤回印度一方。

7月24日,正在访问泰国的中国外长王毅首次就此表态,称这个问题是非曲直十分清楚,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印方老老实实地退出去。

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回答印度记者提问时说,”中方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安全利益”,”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有一个细节很有趣,就是中印就目前入侵中国洞朗地区的印军人数各执一词。中国外交部8月2日发布立场文件,详细说明印军越界的事实真相,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重申任何国家不应低估中方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强调中方将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正当合法权益。文件亦披露,截至上月底印度边防部队仍有40多人及一台推土机非法滞留在中国境内。

但印度旋即否认,有印媒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印军在当地的人数没减少,强调印方仍有350至400人在现场。另有印媒则指,印军从对峙高峰时期的400人降至150人,不过印度陆军的一个3000人的整编旅,依旧在印方靠近锡金的地段待命。印度执着与人数的数字,表明莫迪在打的是一场政治仗,如前文所述,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若人数减少意味着示弱,岂不前功尽弃。一步错,满盘皆落索。这正是莫迪目前的政治处境。

但中国绝不可能救莫迪出困境,相反,这是一次机会。

再次回到本文开头,究竟中国忍耐到何时?何时发“第一枪‘?

笔者综合判断,注,这个判断的前提是印度不撤兵,一旦撤兵,以下判断就不复存在。

中方时间点选择,考虑的因素一是国庆节,二是十九大召开。笔者认为,印度入侵如同“牛皮藓”,必须清理才能过节开大会的。否则大煞风景。

十九大也是全球瞩目的,笔者猜测将在深秋举行。深秋是成果满硕的季节,特别适合今这次与众不同的十九大的召开。估计是在10月份。所以,无论如何,莫迪这张“牛皮藓”,必须在9月彻底铲除。

既然这样,解决问题的时间最迟是在9月份,大概在9月10日左右动手。预留足够时间在国庆节前解决这个“牛皮藓”,什么是“牛皮藓”,就是非法广告满街乱贴,清除完又来那种。为防止印度明年再来,“入侵”常态化,中国要么不出手,出手必定是狠招,能安定边境数十年乃至百年的那种招。

“剧情”大概是凌晨时分,解放军果断出击,全部俘虏入侵的印度军人,结束占领,即时递解出境。同时坐等印度开“第一枪”。若印度就此罢手,进入外交程序,干戈或暂时化解;若印度敢开“第一枪”,即会招致解放军无情反击,拉来第二次对印自卫反击战序幕。中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由此至终,中国都牢牢占据道德高地。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历史说明,中华民族就是这样!

要么莫迪辞职谢罪,要么中国自卫还击,二选一的“剧情”。未来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本文同时做为熊猫时报军事新闻·一点资讯号的满月礼物,自勉。

(2017.8.4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