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电子支付已成大趋势。图为以手机支付买汽水。(资料图片)
【熊猫时报讯】内地电子支付应用层面广泛,包括公共交通工具、食肆、报亭,甚至连行乞者都会用上电子支付,电子交易金额遥遥领先美国近八十倍。但有外国传媒引述金融专家指出,无现金支付所衍生的风险受到轻视,一旦交易平台管理方出现资金问题,可能衝击内地银行体系。
内地电子支付已成大势所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八月中的数据,中国目前有七亿五千一百万名网民,其中九成六使用手机上网,使用移动支付消费的人亦已达五亿。
八成顾客手机结帐
另有外媒报道引述市场调查结果,指去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金额达九万亿美元(约七十万二千亿港元),反观美国市场仅得一千一百二十亿美元(约八千七百三十六亿港元),前者交易金额超越后者八十倍。虽然美国主导讯息技术市场,惟在电子支付领域,中国仍遥遥领先。
有北京报亭档主指,自从使用电子支付进行交易后便生意兴隆,不但结帐速度加快,还免于假币和欺诈困扰,超过八成顾客都用手机结帐。而且相关支付系统并无收取交易附加费,每收一千元(人民币‧下同)才只须交一元服务费。
虽然电子支付十分便捷,但有欧洲银行界人士指出,目前公众未考虑无现金支付带来的影响。报道举例北京早前有女子在某餐馆点餐,该店却只接受电子支付,由于事主坚持使用现金结帐,店员最后「妥协」但声言不会找赎,令到事主愤而离店。此外,有「乞丐」更表明可通过手机施捨,令非法行乞「数码化」,警方更难人赃并获。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家朱宁则指出,网路支付平台不收取附加费,意味平台管理方必须不断将流入的资金,投资到高回报的高风险领域,一旦投资失败、出现用户挤提,银行系统将面临系统风险。本报获悉,内地支付量最大的平台支付宝,资金就有被挪用之嫌。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为控制上述风险,目前正在支付平台和银行系统间建立清算平台,该清算平台将于明年六月底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