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前颁“天条” 中南海给商界吃定心丸

 

      2015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与中美企业家座谈(图源:Reuters) 

       【熊猫时报讯】十九大前,中共红头文件肯定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被认为“意味是很多的”。观察人士指出,北京此举无疑是要给中国的企业家吃“定心丸”,让他们对十九大后中国的经商环境更具信心。 

       这份于9月25日对外公布的红头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简称《意见》),有三大主旨: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这个题目总计有41字的《意见》共计29条内容,可以看作是中共对于理顺政商关系给出的“29条军规”,主要目标是,构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所提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该文件内容可谓“刚柔并济”,一方面强调肯定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也对企业家的经营行为,甚至生活提出了期望,诸如自觉遵纪守法、合法经营,鼓励企业家“反对享乐主义,力戒奢靡之风,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意见》开篇即明确强调“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家财产权,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等。这无疑释放出重要政治信号,即中南海的意图是给中国社会的富裕阶层,尤其是企业家吃“定心丸”。 

        这与2016年年末同样以“红头文件”形式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下称《产权保护意见》)指向一致。

  在中国现有体制下,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地位多少有些尴尬。尽管2007年中国出台的物权法包含“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的内容,但立法初衷和现实中的有法不依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也让很多企业家感到忧虑。 

         国际知名的金融公司巴克莱早前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有近一半富人考虑移民,远远高出全球其他地方富豪计划移民29%的平均数。 

        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是他们对中国的民主法治、权利保护、教育制度、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用脚投票的风险,对于财富安全的忧心尤为突出。 

        更为严峻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降,甚至在2016年出现了民间投资增速断崖式下滑,即便随后北京出台《产权保护意见》等用以提振民间投资,但在2017年依然出现增速回落走势。 

        企业家能否持续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信心,这种信心既有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也来自于国家对私人财产的法律保障力度。通常情况下,后者起决定性作用。 

         在2016年6月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在发言中曾谈到,民营资本的投资增速大幅下降,经过调研发现,对产权保护不放心是民企投入比较弱的一个原因。 

         在出台《产权保护意见》的基础上,上述政商关系29条《意见》,无疑再一次展现中南海高层对中国社会富裕阶层,尤其是企业家阶层担忧的安抚意图。 

        另一方面,中国诸多商界诸多大老陷入麻烦,也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恐慌情绪。在中国,政商关系从来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地带,企业家与政府、资本与权力之间很长时间以来存在寻租与被寻租的关系,甚至一些企业家不时陷入牵涉官员反腐案件的旋涡。 

        当然,也有很多商界人士因此身陷囹圄,或者莫名离开公众视野。上述红头文件,可以说是对此前非正常的畸形政商关系的矫正性规则。  

(多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