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蒋介石 40年恩仇公开

 

蒋介石与白崇禧曾是至交,图为蒋介石(右)访白崇禧(左)桂林家乡。(图:胡佛档案馆提供)

 

       前美国参议员诺兰(William F. Knowland,右一)于广西会面白崇禧(左一)。(图:胡佛档案馆提供)

  【熊猫时报讯】作家白先勇将父亲、抗日名将白崇禧史料捐赠予美国史丹福大学胡佛档案馆,胡佛档案馆9月19日公开此一专档。该馆也是前总统蒋介石日记的收藏处,白、蒋两人生前恩怨纠缠40年,如今身后物同归一处,是非对错,在此历史空间留待后人评断。

  三年前,胡佛档案馆向白先勇探询收藏白崇禧文物,东亚馆藏部主任林孝庭亲自飞到白先勇居住的加州圣塔芭芭拉和台北寓所,终获同意。

  白先勇赠予胡佛档案馆的白崇禧将军专档,包括白崇禧的党政军往来信函、家书、私人日记、笔记、文稿、获颁勋章及证书、家庭活动档案纪录、及丧礼纪录片等,还包含千余帧从未公开的照片。

  此次捐赠史料、让白蒋两人日记并存于胡佛档案馆,象征白先勇书写父亲历史进入下一阶段。2006年,胡佛档案馆解密蒋介石日记后,白先勇便托友人将蒋介石日记中所有与父亲相关文字摘录下来。

  十多年来,白先勇爬梳多种民国史史料,找到白蒋之间的相关纪录8000多条,准备写成历史专书“蒋介石与白崇禧(书名未定)”,预计明年出版。这是继“父亲与民国”、“
止痛疗伤”之后,白先勇父亲系列传记的第三部曲。

  ●白蒋分合 “影响近代中国甚钜”

  在胡佛档案馆白崇禧专档的介绍中,描述白崇禧“名义上虽身为蒋介石部属,然他并不总是低头顺从,他是一位有主见的军事谋略家与行政领导人物,有其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这一个性格上的特征,使白氏常与蒋介石意见分歧,两人40年关系,充满著爱恨与矛盾情结;两人分合影响近代中国政治、军事走向甚钜。”

  白先勇说,在父亲追悼会中,蒋介石是第一个到场献花致祭的人,照片上的他“神情悲肃”。追悼会第二天,蒋介石却在日记斥责白崇禧:“昨晨往吊白崇禧之丧,其实此人为党国败坏内乱中之一大罪人也。其能在行都如此善终…亦云幸矣。”

        白崇禧1893年生于于广西省桂林一个回族家庭。北伐期间,他先后出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代行总参谋长职务)、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等职,率军直入北平,最后完成北伐,被誉为近代中国史上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之一。对日抗战期间,白崇禧被任命为副参谋总长,负责国军训练与作战之督导。抗战初期,白氏曾协助李宗仁,于台儿庄一役大败日军。

  白崇禧首次来台 为了228

  1946年,白崇禧被蒋介石任命为国防部长,襄助蒋介石对中共作战。他奉命前往东北督战,向蒋提出彻底扫荡林彪共军部队的计画,但未获蒋氏采纳。不久后,台湾发生228事件,白奉命以蒋介石代表身分赴台宣慰,并调查事实真相。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蒋介石自总统一职引退,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8月,白在湖南击败林彪部队,是国民党在内战后期少见的胜利。年底白崇禧飞赴台湾度过余生。1966年12月2日清晨,白崇禧因心脏病逝于台北。

  白先勇捐赠予胡佛档案馆的白崇禧将军专档,包括白崇禧的党政军往来信函、家书、私人日记、笔记、文稿、获颁勋章及证书、家庭活动档案纪录、1947年宣慰台湾之行相关史料、纪录片,以及丧礼纪录片、照片等。此专档还包含千余帧从未公开的照片,呈现这白崇禧波澜壮阔的一生。

  此次捐赠史料、让白蒋两人日记并存于胡佛档案馆,象征白先勇书写父亲历史进入下一阶段。2006年,胡佛档案馆解密蒋介石日记后,白先勇便托友人将蒋介石日记中所有与父亲相关的文字摘录下来。

  写蒋介石与白崇禧 白先勇明年出书

  “少掉这段历史,历史等于少掉一半,我们等于得了失忆症。”白先勇近年埋首父亲历史传纪。他表示,白崇禧曾任“剿匪总司令”、晚年与蒋介石关系不佳,因此国民党和共产党书写历史时,往往忘记父亲的贡献。而近年台湾不再重视民国史和抗日史,让他担忧不已。

  向白先勇提出收藏白崇禧史料要求的胡佛档案馆,是全世界收藏民国史史料最重要的机构,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都在收藏之列。白先勇表示,两岸研究单位,不曾有人向他提出收藏父亲全部史料的要求。

  国外评价“身为蒋部属 并不总是低头顺从”

  十多年前,白先勇和民国重要政治领袖齐世英之女齐邦媛,相约写父亲传纪。齐邦媛8年前完成震动两岸的“巨流河”,让中国的民国史学者重新解读齐世英。白先勇也于5年前完成“父亲与民国”,并沿着当年白崇禧北伐、对日抗战的足迹,重走一遍“打书”,让对岸读者重新认识父亲。

  白先勇观察,近年中国对白崇禧的评价“翻转”,中央电视台的军事频道甚至拍了白崇禧纪录片,其评价“比台湾客观”,让他大吃一惊。

  在胡佛档案馆白崇禧专档的介绍中,描述白崇禧“名义上虽身为蒋介石部属,然他并不总是低头顺从,他是一位有主见的军事谋略家与行政领导人物,有其自己的判断和见解。这一个性格上的特征,使白氏时常与蒋介石意见分歧,两人之间长达40年的关系,充满著爱恨与矛盾情结,两人的分合,影响近代中国政治、军事走向甚钜。”

  亲祭白崇禧 蒋隔天日记骂他“罪人”

  光是从胡佛档案馆的史料,便可以读到两人之间的复杂情感。白先勇说,在父亲追悼会中,蒋介石是第一个到场献花致祭的人,照片上的他“神情悲肃”。追悼会第二天,蒋介石却在日记斥责白崇禧:“昨晨往吊白崇禧之丧,其实此人为党国败坏内乱中之一大罪人也。其能在行都如此善终……亦云幸矣。”

  外界对蒋白的关系有许多八卦猜测。传言白崇禧辞世是遭蒋介石派女间谍毒杀,但根据蒋介石这段日记,白崇禧是“善终”。

  谈到父亲与蒋介石的恩怨,白先勇认为,蒋相当倚重父亲,否则北伐时,不会三顾茅庐要白出任国民革命军参谋长,一路北上打到山海关,最后完成北伐。8年抗战期间,蒋任命白为副总参谋长,重要战役如台儿庄大捷、三次长沙会战,皆赋予白崇禧重任。

  但是,两人对战略看法不同,蒋经常越级指挥白旗下将领,“这是兵家大忌”。国共内战后期,白崇禧助李宗仁选副总统,两人出现嫌隙。在“徐蚌会战”这场决定中华民国命运的战役,两人出现激烈争执,不论是国家命运或两人情谊,从此走向溃败。

  将军闲度晚年“可惜有些话他没有听”

  徐蚌会战前夕,国军在东北战役失利,蒋介石在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的建议下,请白崇禧统一指挥此战。但白崇禧参与国防务会议后,认为战略部署“全盘错误”,徐州平原已无险可据,一旦开战极易为敌军攻破,拒绝接受指挥权。徐蚌会战国军溃败、成为国共形势逆转的关键战役,对于白崇禧的临阵拒绝指挥,蒋介石一辈子耿耿于怀。

  白崇禧晚年定居台湾,在台17年,和蒋介石关系从未修复。来台后,白崇禧遭情报单位监视10多年,却从未在家人面前批评蒋介石。白先勇回忆,父亲只曾感叹:“总统是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话他没有听。”

  白崇禧生前征战沙场,立功无数,却因国共之间的暧昧处境,让他在两岸都无法得到客观评价。白先勇透露,中国有意在桂林打造“白先勇文学馆”,却无意为父亲打造纪念馆。这算不算“文学超越政治”?白先勇听了,只是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