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押注人民币的套路过时了

  

  【熊猫时报讯】在人民币外汇市场赚钱,在2015、2016年只要认准做多美元的大方向就可以了。到了2017年,这一套路已经被市场毫不留情的抛弃了。

  人民币处在单边贬值通道中时,贬值加剧往往引发更多的购汇需求,在最近人民币几次较大的波动中,这种追涨杀跌的跟风盘却大为减少,显示市场主要的参与者并不认同单边走势持续扩大,而是更多地基于对汇率双向波动的预期,安排交易策略。

  中国境内外汇市场流动性和成交量变化提供了佐证–综合市场资料和交易员反馈,近期人民币连续升贬值并突破关键价位后,银行自营盘交易积极性下降,买卖报价点差走阔,市场流动性显著恶化,客盘平盘的难度和风险上升,成交量明显收缩。

  在汇率双向波动日趋明显之际,交易者的谨慎并非多虑。9月7日,人民币凌厉升破6.5关口,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盘点差大幅扩大,日内成交量萎缩。次日,央行即让中间价水平弱于预期,并取消远期售汇风险保证金,延缓人民币升势。市场对此立即会意,客盘结汇明显减少,而购汇需求开始大量出现,人民币汇率变脸,一路贬至6.65弱方。

  「以前是越贬值购汇越多,现在贬值多了结汇就增加,」招商银行首席外汇分析师李刘阳表示,「市场行为2017年经历了由『追涨杀跌』向『高抛低吸』的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打断了单边力量自我强化的恶性迴圈,单边预期变成了双向预期。」

  预期变化

  2005年中国放弃人民币固定盯住美元以来,外汇市场长期存在单边预期,汇率也曾长期处于单向升值、贬值通道。这使得市场参与者的结购汇行为,顺週期特徵明显。2013年底,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人民币曾出现触及交易区间下限(「涨停」)市况。

  2015年8.11汇改革后,这种顺週期特徵也未消失,央行仍需要入市干预来扭转汇率走势和市场预期,这也伴随著即期成交额的上升、外储缩水和外汇佔款的减少,如下图白色阴影部分显示。

  2017年以来,美元强势逆转,特别是5月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加入「逆週期因子」,汇率频繁震盪。市场对汇率看法开始出现分化,单边思维明显改观,以期权风险逆转指标衡量的市场预期(正值越大,意味著市场贬值预期越浓)于2017年8月以来持续转为中性。如下图绿色阴影部分,即便市场于9月11日完成由升转贬的拐点,市场预期仍进一步呈现中性,体现价格转变是市场理性行为。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在採访中说,人民币汇市不再如以前一样「一条道走到黑」,即越升值越结汇、越贬值越购汇,汇率价格对于供求的调节能力开始得到增强,波动性上升的同时成交量也会明显下降,而且价格变化过程中并不需要有央行参与。

  「我接触的朋友裡不少人的看法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谢亚轩说。

(彭博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