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一派祖庭 位处江西鹰潭市郊 大上清宫遗迹符申报世遗

  

大上清宫遗址航拍照。

遗址出土的「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上清宫碑」

大上清宫遗址现场遗留的柱础

     【熊猫时报讯】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龙虎山的大上清宫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徵的道教正一派祖庭遗址,是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有专家认为,该遗址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关于真实性、普遍性、完整性的要求,可增厚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的文化内涵。 

  据介绍,龙虎山风景区2014年6月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片建筑遗迹,特别是一块「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上清宫碑」。专家初步推测,该建筑遗迹为大上清宫遗址。在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鹰潭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

  摸清建筑格局 了解演变脉络

  四年来,遗址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并对周边地区30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调查、勘探,基本摸清了大上清宫的分布范围、宫观建筑的格局和歷史演变脉络。即大上清宫遗址自宋代以来,核心建筑由东向西推移,再以西为中心向周边扩散,形成连续的发展脉络和规模不断壮大的过程。

  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宗教考古的重大突破,是中国首次大规模道教考古发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等在会上发言说,龙虎山大上清宫根植于汉代以来所形成的道教文化,受到歷代帝王重视,而成为中国道教主流天师正一派祖庭。

  大上清宫遗址也是中国宋代以来最高等级的皇家宫观建筑遗存,其时代序列完整、规模宏大,在中国道观建筑中都位居前列。可推动中国道文化研究演成体系、积累成果,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该遗址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可增厚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的文化内涵。

  北宋开基设坛 1930年遇火劫

  大上清宫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东,泸溪河北岸,溪山环拱,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处。据文献记载,大上清宫自北宋开基设坛以来,歷经宋元明清,是歷代正一派天师禅宗演法、修行传箓、降妖除魔的宗教场所,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1930年毁于火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