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沉默美国掀起社会行动主义风潮

  

两个孩子手牵手参加一场抗议活动,其中一个孩子空着印有「黑人的命也是命」的T恤。这是加州沙加缅度的一名非裔被警察射杀之后举行的抗议活动。(美联社)

     【熊猫时报讯】学生团体组织的「为活命而走」大游行(March for Our
Lives)24日在华府等数百个大城市登场,虽然又是一场呼吁枪枝管制的活动,但近来一连串的草根性争权益活动凸显出美国兴起社会行动主义风潮,且大多数人认为民主不再是袖手旁观的运动。

  1960、70年代以来未见的大量民众投身政治与社会行动主义,包括诉求对抗枪枝暴力的高中生、受够低薪的教师,以及对抗性骚扰与男性主导政治的女性。女性大游行始于抗议川普当选,时至去年10月在「我也是」(#MeToo)运动中达到巅峰且持续至今;许多女性挺身而出,抗议好莱坞及工作等职场性别不平等。

  女性社会行动又以政治活动最受瞩目;罗格斯大学美国妇女政治中心表示,500位女性破纪录地将年内角逐众院选举,寻求高阶政治职位,其中四分之三为民主党人。此前最多女性角逐参院或众院选举是在2012年,共有334人;目前女性议员在535席的众院中占106席。

  2月发生的佛州校园血案让数以万计的学生发起「走出教室」及「为活命而走」活动,要求政治人物采取行动对抗枪枝暴力,获全国响应。

  西维吉尼亚公立学校教师树立了组织社会行动主义行动的典范,他们历经九天抗议,争取到5%加薪。白人警察枪杀非裔的种族争议带动了「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以及美式足球单跪抗议,种种活动助长社会行动主义浪潮。

  美国教师联盟主席兰迪‧怀恩嘉顿(Randi
Weingarten)认为,这些活动的相似处是人们看见团结力量大,且社媒普及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也大幅超越1960年代。「我也是」标签几天内就跨越100万门槛,佛州帕克兰高中生艾玛‧龚萨雷兹(Emma
Gonzalez)的推特追踪者在枪案后增至120万人,而西维吉尼亚州教师的脸书专页成员从最初的100人增至2万4000人。

  公民大学创办人者、前总统柯林顿顾问刘柏川(Eric Liu)认为,抗议活动的名称或社媒主题标签可能会改变,但他们的影响将持续。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