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眼】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将对价值60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产品开征25%的关税,是否代表「贸易战」即将来临?彭博资讯专栏作家Tyler
Cowen认为,比较可能的结果,只不过是一场小打小闹而已。
首先,中国反制措施的金额仅30亿美元,只有美国所提金额的1/20,这表示中国希望能够和解,并非升高冲突。而且即使是600亿美元,也不到中国对全球出口总额的3%,对中国国内生产毛额成长率的伤害也不到0.1个百分点。
川普未来如果缩小打击规模,也不会令人意外。川普一向都是先高高举起,吸引媒体的注意,之后又轻轻放下。3月初时川普将管制钢铁进口喊得震天价响,但随后即对许多国家给予豁免,豁免的总量超过美国进口量的一半;因此未来如果川普豁免多项中国产品的惩罚性关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在对中国施压的同时,中美双方已经悄悄进行有关开放中国市场的协商,消息传出后股市也随之强劲反弹。
中国当然了解川普绝不会言行如一,因此也可能先按住报复行动不发。中国在了解对方出拳到底有多重之前,绝不会先使出绝招。
中国领导人也知道美国在贸易战上居于优势。由于中国经济成长可能持续减缓,这将是习近平的最大政治问题之一,因此他可能宁愿忽视川普的一些怪招,而全力管好国内经济。习近平刚刚掌握更多的权力,因此万事以稳定为先;川普却似乎无意为连任累积筹码,因而乐于到处树敌,大逞口舌之快。
美国的优势在于本身是多种产品的大买家,因而多少拥有一些垄断的能力。例如美国若不买中国玩具,中国很难以同样的价格找到足够的新买家,这也使美国在贸易冲突上拥有雄厚的本钱;中国由于进口规模不够大,因此较难发挥买家的影响力。
中国如果要发动报复,并没有充分的选项。民航机是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出口项目之一,目前波音公司持有的中国订单余额达400架;中国虽可能将订单转给空中巴士,但交机时间必然会延后,而且空巴也可能提高价格。因此中国真正拥有的筹码并不如表面那样多。
中国当然有反制美国的优势,但大部分都不属于经济领域。中国可以加重对台湾的压力,在北韩问题上不再充分与美国合作,在南海进一步扩张地盘,或大力拉拢欧洲国家摆脱美国轨道。中国可能结合上述各项行动,这也正是川普在发动贸易攻势时考虑欠周之处。
因此川普发动的贸易攻势能否在经济层面奏效?结果很可能徒劳无功。美中贸易逆差根本就是乱算,真正的金额其实小得多。而且中国能储蓄,美国爱花钱,美国有逆差是难免的事。最重要的,则是基于历史的因素,中国绝不可能在外国的影响力下「屈服」,被迫开放门户。美国从19世纪以来便曾一再尝试,往往都无功而返。
到头来美国真正得到的,将是进口品价格上涨,国内政局更加不确定,外交阵线上也更加麻烦,这些都只会让美国的处境更糟。正因为如此,中美爆发贸易战才不会是在劫难逃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