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让儒家文化重登新时代文化大舞台 做一号主角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合峰会多次提出儒家观点

评论员 蓝雨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但近数十年遭到西方文化战的污名化,遭到中国人自己的抵制,结果成为“谈虎色变”的对象,实为民族的大不幸。随着中国崛起,民族复兴,作为民族文化灵魂的中华传统文化必须随之弘扬,成为强国之精气神之一。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也必须得到振兴,恢复其应有地位 !

但什么是儒家文化,可能很多中国民众都不甚了解。不解之下,自然走偏。不妨用西方的维基百科解释一下:

儒家,又称儒学、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为圣人,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王阳明、顾炎武、朝鲜李退溪、日本山崎闇斋等等大儒加以发扬,历久而犹新,对东亚政治文化与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贡献。

20世纪中国内忧外患,国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识分子及一般民众的批评和唾弃,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和破坏(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礼教”)。儒家失去可供托身的制度或组织,脱离于平民百姓的生活,仅获新儒家等少数学者仍献身和发扬。这也导致现代中国人在生活经验中实际甚少接触儒家价值,也很难有参与儒学的机会,使得相关教育没有寄身之所,其价值观也和日常生活越来越疏远。

海外华人接触儒家,来自书本亦远多于来自生活经验。现代儒家趋向学术转型,学者多着重探讨儒家究竟属于什么形态的宗教或哲学,以及现代人怎样才能在儒学中安身立命。

学者一般推断儒家在现代世界中势必难以重拾昔日光辉,但其伦理思想对东亚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经济发展仍将有所贡献。

主要负责推动执行教育
《汉书艺文志》记载:“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儒家初出现时声势微弱,起初仅是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学派,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自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学术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识形态,逐渐渗透到政治的各个层面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代表其发展历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汉代起却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与国教,掌握文化教育与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儒家与佛、道二家并称三教,儒学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继后经宋儒重新阐释,形成理学,发展心性之学,儒家得以重振声势,伦理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为东亚一大学术思想体系,在朝鲜尤其深入民心,其流布较在中国本土更为普及。

自晚清以来,中国的变局前所未有,儒家的地位和主导的格局当时被打破并不奇怪。值得指出的是,甲午战争以后,儒家开始发现西方思想与制度,是中国求富强必须借鉴的。今文派的公羊改制说和古文派的融通中西学说,都通过西方的观念和价值,重新阐明儒学的现代意义,扩大儒学系统。今文经学家康有为、古文经学家章太炎、刘师培,都批评儒家政教礼俗的流弊,希望发挥儒家的原始精神,提出抑制君权而保障民权,并重视个人自主,自由平等,希望扩大民间社会及个人的功能,使之从政府的压制中解放出来。但各位大师的所有主张,均不是全盘否定儒学。后来发展到全盘否定,与西方对华进行的文化战不无关系。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割断儒学与利益分配的联系,儒家失去制度上的支持,只能以文化传统的余绪,绵延下去。

到20世纪,儒家已没有制度可供托身,儒学出现严重危机。清末民初中国一再失败,知识分子开始相信中国文化已经崩坏,儒家也受到猛烈抨击,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应为专制落后、贫穷疾病,以至裹小脚等各种弊病负责。辛亥革命之后,儒家建制迅速崩溃,儒学失去具体托身之所,捍卫儒家思想的人,结果也是摧毁了儒家思想。袁世凯把儒家封为“国教”,使他登极的野心合法化,严重打击儒家声誉;孙传芳、张宗昌等军阀为了抬高自己的声望也提倡儒家,进一步挫伤中国人对儒家的认同,儒家文化象征受滥用,使知识分子对儒家更为绝望。儒家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当其冲,成为反传统的主要对象,被视为民主和科学的敌人。随着新式学堂取代科举,儒家经典越来越没有人读。民国初年中小学堂的修身和国文课程,仍采用经训和孔子言行;五四运动以后教育界主流则视读经为大忌,教育内容中儒家思想所占比重越来越轻,以至完全消失。一般人平时接触不到儒家,就算是耳濡目染的也多是批评,儒家源泉在社群中有枯竭之象。1920年代以来,反孔运动与民族主义结合多次涌现,儒家传统的衰败似乎无可避免。

长期以来,一提到儒家或儒家文化,很多人都把它跟“懦弱”,“消极”,“迂腐”等负面词语联系在一起,一度褒义的“儒商”,“儒将”不再被推崇,没有以此修身纳命的中国富豪,不少沦为阶下囚。儒家学说被边缘化,跟西方文化的流入有莫大的关系。不得不说,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对华进行的文化战,还是有点得逞的。

但儒家文化之强大,实际超出世界多种文化,作为世界最早甚至最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名符其实的,西方哲学家均是晚辈。但为了推崇自己的观点理论,一众西方哲学家如黑格尔等人,对孔子等中国哲学家大肆批评,这种用西方人看东方哲学理论的视角,完全被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鸿沟所隔,既不理性也不客观。不过,可悲的是,一众崇洋媚外的中国文人,不仅没有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是跪舔西方文化,追逐西方哲学家的唾沫,奉其观点论调为美味佳肴,这种文化西化的结果,造成了中华文化承接的长期断层,令几个仅有的国学大师成为异类。更危险的是其负面影响,持认为“对于西方哲学,东方哲学其实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这一类消极的观点不泛其众。

对上述现象,学者何新有一个概括:

黑格尔把《论语》当成孔子代表著作是个谬误,而且今人普遍如此,积非成是。《四书》与《五经》不能并列。《四书》乃南宋朱熹编撰,其中“大学”、“中庸”出于《礼记》,乃子思的著作。《论语》、《孟子》皆不列于汉代《五经》。孔子身后,儒分为八,思孟学派,八分之一而已。汉武帝独尊儒术,尊的只是孔子不是孔孟之道。孟子抬头始于南宋,正式被朝廷封为”亚圣”则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此时,距孟子去世已1800多年。在此之前孟子只是先秦诸子之一,一位平民思想家,今网语所谓“民科”。也就是说:所谓“孔孟之道”,不是2000年,存在不过4—5百年而已。文革当年举国批林批孔,批孔孟之道,盲人摸象,瞎批一通。–引自何新札记。

黑格尔评孔子和儒学,指孔子没有“思辨哲学”,只有一些常识道德这本身就是一种谬误。有网友指出,人法天,天法道,道纯任自然。这就是中国的哲学思辨的根基。西方哲学有思辨起始点,但缺乏根基,往往从一个错误的起点得出的观点,看似思辨过程严密,结论可能是谬论。脱离自然根基宇宙规律的思辨无异于诡辨!这不妨看作是对黑格尔的最佳点评之一。

在外国的月亮总是最圆的思维之下,东方哲学很不幸地在自己的发祥地几乎到了被抛弃的地步。再缺乏新的文化大师的形势下,面对中华文化处于历史最低潮之下,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其实已经通过自己的公开言论,力挺儒家文化,力挺中华传统文化。可惜,一众掌握话语权的中国文人,一概选择无视,令习近平的讲话的影响无法在社会得到发酵,这些可称为西方文化战的中国打手,是在刻意孤立习近平的言论。其目的,是继续把西方文化植入中国,对中华传统文化取而代之。

习近平多年来运用儒家观点的发言很多,篇幅有限,笔者就摘取刚刚结束的上合峰会上,习近平运用儒家观点的发言:

据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中,多次提出儒家文化,又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古圣人名言。

习近平在9日的欢迎晚宴上致词时称,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宣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而「上海精神」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

直属中国外交部的外交学院院长助理高飞表示,细观这几组古语不难看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意在描述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以一种大国胸怀,给世界带来新时代的信心与力量;“协和万邦”主张的是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和衷共济”道出大家要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而在10日的上合组织峰会成员国会谈上,习近平再次引用《孟子‧尽心上》其中一章名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思大致是孔子登上了东山(即蒙山,今在山东蒙阴县南),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这句话可理解成,人的眼界愈高,视野便愈宽广。而随着眼界的转换,人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所以人要不断寻求突破,超愈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习近平非常人,他能如此看重儒家观点,实在值得中国文人重新审视儒家文化,重新研究中华文化。不把握住这时代契机,儒家文化复兴将遥遥无期,失去中华文化之魂的中国崛起,民族复兴,只会铸造出一代又一代没有民族之魂的黄皮白心之民族,谈何复兴?拿什么复兴?

其实,西方表面贬低中华文化,但骨子里,战略层面上十分重视,再以儒家文化为例。

2017年10月,已经94岁高龄的基辛格26日到27日以基辛格事务所(Kissinger Associates,
Inc.)主席的身份到访上海,并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摩根大通国际理事会的年度会议,一名参加活动并与基辛格直接交流的匿名人士透露,现场有人提到特朗普访华议题,但都被基辛格巧妙绕开,反而把话题集中在中国哲学之上,「他认为也许能从儒家思想裏发现一点有助于美国改进社会治理的思想」。

由此可见,做为公认的战略大师,不管其立场如何,基辛格对儒家的重视和认识,是客观且十分精准的。这一点,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立场是出奇的一致。

美国的社会问题已经病入膏肓,黑白种族问题已成癌症,能医治的唯一良方,不是航母和美元,而是东方哲学的儒家文化。不过,西方社会普遍逢中必反,自以为高人一等。儒家文化这一治世良方,明知有效也不会自己打脸去用的,不说也罢。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很多民众把儒家文化跟“消极”,“懦弱”等联系在一起,把中庸之道肤浅的理解为“庸俗之道”,完全是不明白儒家文化之“以柔克刚”之大道。针对西方的殖民侵略,昔日的清朝政府由于跟不上时代,仍以骑兵,冷兵器为依托,不进行技术发展,岂有不败之理。

但西方文化战下,社会流行的观点是将清朝的溃败归结到是儒家文化身上,却是岂有此理。清朝曾创造康乾盛世,那时为何不拿儒家文化说事?衰落了,就把脏水泼到儒家身上,让儒家文化当作替罪羔羊,显然是动机不纯。其针对儒家的“和”,“仁”等主张,深层的政治目的,就是希望民众“造反”,实行西方的颜色革命,如此而已。

国内,21世纪开始,中国对儒家的论述日渐增多,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大陆新儒家”群体,推动儒家复兴运动。江泽民主政时期再度强调儒家和新儒家,而李登辉则污蔑中央政府利用儒教的“君臣之道”、“大一统”、“帝王”、“正统”思想控制人民。美台网络水军更是大肆宣扬李登辉的观点。

2014年,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学相提并论。正式给予儒家一个新的历史地位,新的政治地位!

事实上,在域外宗教不断冲击中华大地之际,民族之价值观和信仰–中华文化,儒学之道等急需补位!儒学才是适合中国乃至世界的普世价值观!

国际上,美国实行霸道,已经证明不得人心,中国需要另辟蹊径,实行王道!而王道的理论核心,正是来自中华文化,来自儒家文化!针对来势汹汹的西方文化,需要儒学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场合引用儒家观点,说明新一代核心复活了儒家学说,并加以现代之运用!事实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十分需要儒学做出新的历史贡献!中华文化包括儒学更是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精神上的统一,决胜地缘政治的千里之外!

笔者必须点出的是,奉行西方哲学的G7峰会吵闹收场,奉行东方哲学的中国主场之上合峰会多赢闭幕,这不是正是一个东西方哲学较量的结果么?

文化战即心战是中西文明博弈的主战场,在西方掌握主流媒体,掌握话语权之下,中华文明的复兴,传承任重道远,不可掉以轻心!唤醒儒家文化,重登新时代舞台做文化主角,同时优扬劣汰,打造新的儒家理论,将是中华民族文化继续绵延千秋万代的正确之道!以推崇或否定的态度,可以看出谁真心实意对待中华民族之崛起!

中华文化是个大话题,以上简单述之。

(2018.6.11猫眼社评 作者为国际华人媒体《熊猫时报》澳洲版主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