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时事评论员 梁浩明
美国政府预计于美东时间六日凌晨(北京时间今天中午)起,对中国进口的340亿美元商品课征百分之25关税,中方已宣告会立即反击。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两大经济强权之间的贸易战将殃及全球经济,重创世界贸易体制核心。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昨天表示,美方挑起了这场贸易战,中方不愿打,但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必要时不得不打。他指出,美国课税商品清单中,约有200亿美元或将近三分之二的产品是由在华的外资企业制造,其中美国企业占有相当比率。他说:「美方措施本质上打击的是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简单来说,美国是在向全世界开火,也是在向自己开火。」
美方对中方课征高关税的商品清单分两阶段上路,预计今天上路的第一阶段措施锁定中国进口的化学品、光学仪器、医疗器材、汽车零组件等,至于中方报复的545项产品则涵盖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黄豆、汽车、水产品等。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拉加德对不断循环的贸易报复表示忧心,表示这只会「双输」。
若中国与他国还以颜色,对美国黄豆、肉品等农产品加征关税,不仅三分之二农产出口流向贸易纠纷国的美国可能自招其害,也势必打乱全球农产贸易版图,甚至掀起粮食大战。
以黄豆为例,在美国对中国的200亿美元农产出口中占约六成,若中方对美国黄豆加征百分之25关税报复,美国黄豆出口可能锐减45亿美元。由于中国每年黄豆进口需求接近一亿吨,巴西可能是最大赢家,可望获得中国「转单」效应。然而巴西黄豆供应价变贵,又会促使欧洲提高对美国黄豆采购。
高粱方面,美国去年出口近十亿美元的高粱中,八成卖给中国,贸易纠纷可能促使中国减少美国高粱采购,改进口其他饲料作物,欧洲最大谷物进口国西班牙则可望受惠于较便宜的美国高粱。
此外,中国极仰赖黄豆粉做为猪饲料,黄豆涨价将导致中国养猪产业成本攀升,使国内猪肉涨价,促使中国转向自欧盟、加拿大与巴西进口猪肉。
中国将再度提高美猪关税,也将重创美国猪农。棉花方面,失去中国市场对美国棉花农将是极大损失,因为去年对中国出口额超过9亿美元。
中国早前提将用数量型和质量型工具反击美国,那何谓数量型和质量型呢?
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提及数量型与质量型工具,这两个工具也是全新的概念。
所谓数量型工具,即以同等关税规模报复对方,以达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目的。自今年1月份美国出台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后,两国开始了互征关税的较量。
6月16日,美国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征收500亿关税。美国一次次地将对华进口关税征收额度逐渐增加,使得中国随即做出回击,表示会以同等规模关税应对。
而在6月18日,特朗普又威胁要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此次中国商务部的表态,意味着中国方面不会惧怕美国方面的警告,当美国加征新一轮关税时,必将以同等规模还击。
鉴于中美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决定了中国采用数量型工具难以完全反制特朗普,必须采用质量型工具。所谓质量型工具,即以除关税以外的措施,来反制对方。包括采取行政手段,增加技术以及环境质量标准的壁垒,以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规格标准,来限制对方的出口。
2017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为6,359.7亿美元,美国对中国进口为5,056亿美元,对华出口为1,303.7亿美元,而美国已经宣布针对中国进口到美国的2,000亿美元的商品进行关税征收,已经远远大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额,这就意味着仅凭关税为主的数量型工具难以实现对美国同等规模的打击。为此,必须采取除关税以外的措施,即质量型工具。
当美国在4月份针对中兴发布销售禁令时,中国商务部采取了对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高粱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正是一种质量型工具。
尽管中国已经停止了对高粱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但鉴于以大豆、玉米以及高粱等农产品是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必将采取针对美国农产品质量的非关税反制措施,一旦美国方面继续加大对中国的关税征收力度,中国必将会继续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这也是进一步反制美国的必然选择。
中美你来我往互损之际,其他国家或组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局势将如同“第三次世界大战”。同时将显现中美欧合纵连横之势。
若说钢铝关税是贸易战的前菜,中美对500亿货品课税及美欧威胁汽车加税,无疑是这场现代版世界大战的主菜。世界三大经济体打起上来,会是怎样的一场博弈?
中国一度设想联欧抗美,但想法有欠成熟,忽略了美欧之间政治上血缘关系,军事上的联姻关系,所以当在近日一轮中欧会议,中国副总理刘鹤承诺将对欧盟投资者开放的新产业作为吸引并希望于中欧峰会上一起发布一份强硬的联合声明,反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时,欧盟官员拒绝了中方「结盟」的邀请。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种道理,在贸易利害计算上未必合用。首先站在欧盟的角度来看,除了他们向来与美国在经济及安全合作紧密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与总统特朗普一样关注中国保护国内市场,并担心中国垄断国际贸易。一名官员表示:「我们大抵同意美国对中国的投诉,只是不认同美国的处理手法。」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去年就曾建议,如果海外直接投资关乎欧盟公众安全等,政府应该向其他成员国披露交易详情。欧盟正考虑立订新法例,审查海外投资。目标当然是中国的投资者。
所以,欧洲很难跟中国穿同一条裤。换句话说,中方团队低估了美欧之间的联系。正如美国官员所指,美欧之间是“家事”。笔者曾多次撰文指出,美欧贸易战是纯经济摩擦,也即会随时罢兵休战,而中美贸易战经济只是表面,实则是政治战,不仅不会罢战,还会以各种方式(不仅限经济领域)长期斗下去。
笔者必须指出的是,美国特朗普团队对WTO不满,运用退出或不退出但不遵守的策略,中国提倡维护WTO规则,但作为WTO重要成员的欧盟,其态度本应是维护WTO的,但耐人寻味的是,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泰宁提到:我们集中讨论多边贸易体系。我们同意着手改革世贸。
这说明什么?说明欧盟也有意配合美国,修改WTO规则,当然是向有利美欧方向,不利中国方向的修改。所以,欧盟分分钟掉转枪头,与美联手对华。若中方还幼稚地想“联欧抗美”,不防“美欧联手对华”,日后势必十分被动。中方需要有孤身作战的准备。(特别指出,美欧的互撕,不排除是全球影子政府的左右手安排策略,对手当然只有一个)
美欧的贸易摩擦点是汽车关税。美国驻德国大使格雷内尔(Richard
Grenell)7月4日与德国车厂老板会面时,透露欧盟若肯取消对美国汽车征收的10%关税,美国可以打消加税威胁,并反过来取消原本的2.5%进口关税。这是一个美欧很快化解矛盾的信号。值得中方重视。
不过,中国也不须过于悲观。虽然它同时引起欧盟和美国政府忧虑,但中国资金同时对很多国家及企业而言非常吸引。例如「16+1」中的东南欧国家不少都与中国达成协议,透过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中国财政支持,希腊、匈牙利等政府都希望与中国贸易关系进一步拉近。
特朗普政府内由贸易鹰派当道的日子,中国欲联手欧盟这一策略不成。但北京仍有可能避开欧盟一体,对具体国家透过合纵连横的策略,将美欧一旦联手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列出中美贸易战之下,全球各国受到的波及程度:
百达资产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整理了10大最受累经济体名单,亚洲区包括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排名由低至高,括号内的百分比是该经济体的出口有多少是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不妨参考一下:
【10、爱尔兰(59.2%)】
该国是一些科技巨企的总部所在地,经济主要靠高科技及银行服务支持,即外国直接投资占比最高,凸显出应对全球经济波动的能力脆弱。
【9、冰岛(59.3%)】
该国主要靠旅游业、鱼产品加工、熔铝等力撑;出口产品主要到欧盟、美国、日本。
【8、马来西亚(60.4%)】
该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最重要的是能源相关行业,在中美贸易战中显得尤其脆弱。
【7、新加坡(61.6%)】
该国是高度自由经济体,并且倚赖出口,每年对中国的双边贸易金额逾1,000亿美元。
【6、韩国(62.1%)】
该国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大国,同时拥有著名的汽车、电子产品、钢铁、造船,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中国和新加坡。
【5、捷克(64.7%)】
捷克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主要与德国做贸易,但高科技工程令它成为全球“命运共同体”。
【4、匈牙利(65.1%)】
该国是出口型经济体,高度倚赖外贸,农业、汽车、资讯科技、电力、化工为主要行业。
【3、斯洛伐克(67.3%)】
该国主力服务业、重工业,以及农业,外贸每年都有增长,但一旦贸易战恶化,势带来严重打击。
【2、台湾地区(67.6%)】
电子行业是台湾命脉,例如半导体、电脑等,一旦全球经济不振,难独善其身。
【1、卢森堡(70.8%)】
该国主打银行、资讯服务、钢铁,以及其他工业出产,虽然是欧洲小型经济体,但人均生产总值是全球第二名(首位是卡塔尔),十分倚赖贸易,亦是中美贸易战之中的最大牺牲者!
打不打第一枪不重要,重要的如何后发制人。中方除了欧盟外,上述国家或地区,部分均可以选做联手对象(亚洲及东欧国家为首选),真正玩一场合纵连横大戏!
(2018.7.6。猫眼社评 作者为《熊猫时报》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