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特普会 芬兰俄阴影下生存术成焦点

  

      【熊猫时报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热闹的街上,维安准备就绪,以迎接美国总统川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备受瞩目的会谈。CNN从赫尔辛基的地堡谈起,述说芬兰何以在俄罗斯阴影下生存。

  芬兰在一般人印象中是个属于西方世界的民主国家,但其实芬兰一直处在俄罗斯阴影下,两国边界超过1300公里,对芬兰造成庞大国防压力。为了不得罪俄国,芬兰至今没有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是维持中立。在首都赫尔辛基繁忙街道地下,处处都是用来防卫俄国突袭的大型民防设施,内有储藏粮食和医疗设备的地下通道和避难所。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在赫尔辛基街道下方深处,存在大规模的洞穴和通道网络,为这个北欧国家提供最后的民防防线。

  赫尔辛基官员表示,军事攻击事件发生时,全市64万人都可躲进这些坚固的岩石地堡,当中配备食物、寝具、卫生设施、医院,甚至是地下冰球场。

  管理这些通道的芬兰国家救援协会(FinnishNational Rescue
Association)人士裴特南(KarimPeltonen)说:「我们一直在照顾这个国家的全体人口。我们保卫国家时,也必须具备适当的民防能力。」

  芬兰奋斗了100多年才摆脱俄罗斯独立。

  芬兰在摆脱俄国追求独立的道路上已奋斗超过一世纪。1809到1917年间曾是俄国领土,芬兰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界线,芬兰致力在这个强大邻国利益和自身独立之间取得平衡。这意味着既不反俄也不结盟,这个微妙立场被称为「芬兰化」,也说明了芬兰如何在冷战期间维持中立,其中不乏妥协。芬兰目前是欧洲联盟一员。

  芬兰很清楚谁是最大的威胁来源。

  裴特南带领CNN记者参观地下18公尺深的防核地堡时说:「俄罗斯是潜在的敌人。」

  芬兰历史上中立性与毗邻俄罗斯的特性,令芬兰成为冷战时期举行峰会的首选地点,过去美俄领导人曾多次在赫尔辛基进行峰会。1975年,美俄领袖首度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谈,当时美国总统福特、苏联领导人布里兹涅夫和其他33国领袖,在赫尔辛基举行欧洲安全暨合作会议,会后签署赫尔辛基协议,不但大幅改善美俄在冷战时期的关系,也为日后欧洲安全暨合作组织的成立奠定基础。

     1990年9月苏联瓦解的前一年,美国总统老布希也曾和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巴契夫在赫尔辛基举行会谈,讨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问题。1997年3月,美国总统柯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尔钦也选在芬兰首都举行高峰会。

       这次举办「川普会」也再度引发关注。

  目前不清楚川普和普京今天在赫尔辛基的会谈是否将达成共识,他们在重重戒备的芬兰总统府举行会谈的细节也不多。克里姆林宫表示,双方料将谈论军备管制和叙利亚冲突等议题。

  不过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可能会有出人意料的让步行为。川普表示有意与俄国「和睦相处」,近来更暗示如果普京提出要求,他会讨论暂停波罗的海军事演习一事。

  分析人士表示,芬兰将为了和睦相处而对俄让步的行为,幻化为一种艺术。

  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ofInternational Affairs)的萨洛尼斯-巴斯特纳克(Charly
Salonius-Pasternak)说:「芬兰对俄罗斯的态度关乎对话,在极端情况下则是吓阻。就算邻国在交易,政治人物和公务员在会谈,你总得做好自卫的准备。」

赫尔辛基一处公园的地下避难设施入口。图/翻摄华尔街日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