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西屏
蒋介石政府在对日抗战中期成立了「空运大队」,
大队部设在南京明故宫机场,
下辖专机组(后改为专机中队),组长阮坚煜。
另4个中队:
104中队队长林冠群与专机组,驻南京明故宫机场;
101中队驻防上海江湾机场,由杨道古及乌钺分任正副队长。
102及103中队则驻防北平西郊机场,分由李廷凯、周伯源任队长。
民国33年,空运队已拥有29架C-47。
当时的航委会主任周至柔,
又把蒋总统最喜爱的刚从美国训练完毕的
官校十九期驱逐科学员全部调到空运大队,
官校十九期就成为空运大队的中坚干部。
民国37年1月,「空运大队」改为「空军第十大队」,
由于大陆多数地区都告“沦陷”,
十大队肩负起重大任务,将C-47全部腾空,
负责陆续运送重要将领、故宫国宝、央行黄金到台湾。
故宫国宝第一批于民国37年12月22日启运,
由国民党海军军舰「中鼎号」运载。
第二批文物民国38年1月6日启运,
由「招商局」的「海沪轮」运载,
其中有最著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青铜器、宋元两代珍贵瓷器等。
第三批文物由「昆仑号」运送,
民国38年1月29日抵达台湾,
包括蜚声海内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民国38年,故宫博物院院长杭立武接到蒋介石的严令,
不惜一切代价将最后一批河南博物馆存放在重庆的古物抢运台湾,
这次的古物包括甲骨、铜器、唐三彩等,这个任务就由十大队担任。
在崇兰里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大人也不证实。
在最后一批飞机中,其中张耀江的一架飞机正准备起飞时,张大千大师带着78幅敦煌临摹壁画赶到,
但是飞机严重超载,无法再带人了,官校19期的佼佼者张耀江知道张大千的地位,勉强让张大千上飞机。
当时张大千坚持78幅敦煌临摹壁画也要一起上机,但是飞机已经严重超载。引擎已经发动、飞机即将起飞,炮战呼啸声可闻,
杭立武院长把他已经送上飞机的所有「家当」包括衣物、书籍、宝物、私人古董全部卸下飞机,
杭立武对张大千说:「您一向是我最尊敬的国画大师,现在,我把我私人行李全部卸下,
其中包括我一生的积蓄20几两黄金,让您所有的敦煌临摹壁画都能送上飞机,
但是,我希望您保证,把这些敦煌临摹壁画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张大千点点头说:「好!」也当场写了张名片为证。
于是,张大千和大批国画,终于一起挤上最后一班飞机,航向台湾。
十大队先将故宫的国宝空运到台中,存于台中市糖厂仓库,
后又迁到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
运黄金更是惊险万分,蒋总统下令最后的黄金一律运走,
十大队将飞机几乎拆成空壳子,连油料都只能算好刚刚可以飞到台中的量,以便装更多的黄金,而且每机都超载黄金量到临界点,
衣复恩大队长事后回忆竟然没有一架出事,一方面是飞行技术优良,另一是老天保佑。
后来中共提出台湾「罪不可赦」的「四大战犯」,
除了蒋介石、陈诚两位正副总统外,还包括了「俞鸿钧」和「杭立武」。
俞鸿钧担任中央银行总裁,将国库的「黄金条块」分批运到台湾;
杭立武将故宫博物院的千年文物、国宝、无价古董运送到台湾,
使台湾拥有全世界傲人的瑰丽文化遗产。
十大队得知将迁往台湾时,
即选派一个小组,由副大队长杨道古率领,到台湾寻觅基地。小组选定了嘉义,就开始陆续搬运,
到民国38年底101、102和103等3个中队驻守嘉义,
104中队和专机组 (后于民国43年7月起改称专机中队)则驻台北的松山基地。
接着,空军总司令部决定将第四大队也移驻嘉义,变成嘉义基地就有空运机和战斗机两个大队驻防,十大队大队长衣复恩则被任命为嘉义空军基地指挥官。
后来衣复恩调升总部,两个大队挤在一个基地,运输机与战斗机的各种地面勤务与战备任务皆不相同,于是十大队奉调屏东。
民国43年,大队长乌钺申请了一笔经费,
在市郊的稻田中,建了17栋木造半砖墙的小平房,
一栋隔成两户,变成34户,专供空勤军官做眷舍,
后来再加盖9栋18户,变成了一个52户的小眷村。
如此小的一个眷村,
小而封闭,每家人声气相通,鸡犬相闻,
芝麻绿豆大的事也藏不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