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预期11月登场的川习会,为战火正酣的美中贸易战带来新的缓解希望。洛杉矶经济学人认为,此次贸易战美国不仅旗帜鲜明,川普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贸易战温度升降,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接球的中国选择配合或对抗。
洛杉矶加大(UCLA)安德森经济中心经济学家俞伟雄认为,虽然川习会订11月美国期中选举之后,但美中贸易战的发展事态,预计在9月左右就能看出大概。本周中国代表团与华府的讨论,预计很快会显示出贸易战发展的一些端倪。本周开始美国对华实施1600亿元关税,如果中国报复,将是战事升温征兆,美国在9月加增2000亿元关税的计画将很难避免;如果中国继续对抗,美国再增2000亿元关税同样在所难免。
洛杉矶经济学人、资深会计师杨逸凡,看好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面。她认为,虽然很难预料谈判结果,但近日美国股市持续上扬,反应市场看到中美双方都有谈判的愿望和需求,也都有谈判解决问题减少摩擦的共识。
杨逸凡认为,此次川普发动贸易战,中国应战,表面看是因为贸易赤字,背后深层原因是中国的崛起,使美国看到中国的威胁。事实上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一直都有,但后面的深层原因,是中国近年高科技飞速发展,比如中国近年在武器发展上大量投入,远远大于美国。
尽管中国称其「一带一路」是要消化过剩产能,但美国看到它在战略上布局的威胁。再如「中国制造2025」,显示出中国有决心和计画在2025年实现全面制造业强国目标。而由于中国的体制,中国实现这些计画具有高度可能性,所以美国用贸易战作为方式,实际上是希望压制中国发展速度和某些领域的发展势头。
杨逸凡指出,川普更多重视相对利益,重视本国福利提升和中国利益比较相对值,注重贸易自由公平和对等,为什么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大大获益,而美国却每况愈下?
「在贸易战的背后也反应了其经济政策调整」,杨逸凡举例说,比如减税,增加基础设施,同时引进美国海外企业资金回流,增加美国对外出口;而在政治和外交政策上,美国长期将俄国作为假想敌,欧巴马后期已倾向将中国和俄国作为美国的并列对手,川普更是明确将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对手。
「基于种种深层原因,贸易战要马上解决问题不太可能」,杨逸凡认为,贸易战和竞争对手的形态,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美中双边谈判也将会是一个常态,不断谈判、调整,最后在双方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慢慢修复彼此关系。
不过俞伟雄认为,此次贸易战川普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美国旗帜鲜明摆出了自己的目标,而且势在必得,「美国发了球,现在这球怎么打下去,完全看中国」。
杨逸凡则认为,如果两国针尖对麦芒完全互不相让,既不符合中国利益,同样也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目前经济平稳,底气十足。但中国毕竟是世界最有购买力的市场,长期看中国的高科技,和自己的研发能力继续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会失去很大的一片利益。这也是美中两国企业界欢迎谈判,希望双方找到契合点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