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近日撰文表示,中國過去40年經濟高增長,獲益於市場化、技術後發優勢,「中國模式論」不符事實,繼續一味強調將「誤導自己,自毀前程」。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官網昨天刊登張維迎題為「理解世界與中國經濟」的文章。
文章提到,在中國極度被吹捧的「中國模式論」,認為中國40年來的經濟崛起,得益於獨特的「中國模式」,即強有力的政府、體量龐大的國有企業和英明的產業政策。
指國有部門愈大的地區 經濟增長速度愈慢
張維迎援引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市場化數據和中國統計年鑑的經濟成長數據表示,不管是近10年還是近40年,市場化指數的變化都與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正相關。
他指出,包括中國城鎮國有部門、私人部門就業比重、國有或外資與私人工業資產比重等指標,與人均GDP及增長率的關係,都顯示國有部門愈大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愈慢;「國退民進」的地區則有更高的增長業績。
因此他認為,中國過去40年的高速經濟成長,是來自於市場化,以及技術後發優勢提供的套利機會,而不是所謂的「中國模式」。
張維迎並警告,繼續一味強調以「中國模式」解釋中國經濟發展,「對內誤導自己,自毀前程」,走向強化國有企業、擴大政府權力、依賴產業政策的道路,導致改革進程逆轉,改革大業前功盡棄,經濟最終將陷入停滯。
警告「中國模式」與西方不相容 不能任其高歌猛進
他也認為,「中國模式」把中國樹立為西方視角下「令人驚慌的異類」,導致中國與西方世界衝突。中國目前面臨的不友好的國際環境,與一些經濟學家對中國過去40年成就的錯誤解讀不無關係。他指,在西方人看來,所謂「中國模式」,就是「國家資本主義」,與公平貿易和世界和平不相容,絕不能任其暢通無阻、高歌猛進。
張維迎去年7月曾在演講時提到,「推動和捍衛自由,是每一個關心中國命運的人的責任,更是每個北大人的使命」,隨後傳出遭官方封殺。直到今年7月,中國輿論檢討民族主義過盛時,張維迎呼籲中國民主化改革的文章才再次得以在網上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