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聚焦安倍訪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在周四(25日)起一連訪問中國3日。雖然安倍過去數年都有到中國出席國際活動,是次訪問卻是7年以來首次有日本領導人到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本年為《中日友好條約》40週年,雙方都有意重建友好關係。在今日中美貿易紛爭不止、特朗普美國政府帶頭打破國際原有秩序的世局之下,中日到底有哪些合作空間?
李克強早在5月訪問日本時,就表示中日關係要「重回正軌」;而安倍在出發前,亦表示有意把兩國關係提升到「新階段」。
雖然雙方在主權、軍事,以及經濟層面都有競爭性,甚至對抗性的關係,不過這次安倍訪華,相信會為中日關係打開新一頁,並在三大項目上進行多層次的合作。
一、海上搜救協定、艦艇互訪機制
當我們一想起「中日關係」時,除了日本侵華的歷史外,最常想到的就是雙方在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主權問題上的爭議。
不過,安倍近來一直推動中日簽署《海上(SAR)協定》,以規管雙方在周邊海域發生海難事故時的合作應對方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上周就表示,雙方已展開「最後階段的協調」,相信安倍會在訪華期間正式為協議簽字。
日本政府亦有消息傳出,指《海上搜救協定》只會訂立海難發生後的緊急措施,以及雙方的通報機制,而並不會明示雙方將會負責的海域,以避爭議。
10月23日《中日友好條約》簽署40週年,亦是明治維新150週年,有論者就指安倍不願當日訪華,是為了避免挑動雙方的歷史情感。(視覺中國)
另外,安倍亦將尋求重啟雙方的防務交流,重新開展日本海上自衛隊與中國海軍的艦艇互訪。此互訪機制的共識早在2000年,由當時日本首相森喜朗,與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達成。雙方海軍在分別在2007及2008年亦曾正式進行互訪。然而,有關機制在2012年日本提出國有化釣魚島,中日關係惡化後,便告終止。
此兩項與航海、防務有關的合作,意味著雙方有意先放下釣魚島主權爭議,先透過小規模協作,以增加雙方互信,並將重點的合作項目先放在其他政治意味較淡的領域上。
安倍與習近平曾在2014年於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見面,當時兩人關係甚為冷淡。(路透社)
二、「第三方國家合作」 日本參與「一帶一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周二(23日)表示,安倍訪華期間,中日雙方將舉行「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而有大約500名日本商界領袖,亦將陪同安倍訪華。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有關論壇的合作重點,將是開展中日雙方的國、民營企業,在其他國家有關基礎設施興建的合作項目。
雙方在上月底已就此等合作提前開會準備,此次論壇相信會簽署數十項合作協議。其中,具體項目包括:在泰國建設鐵路、中歐鐵路運輸及物流合作等。
由此可見,「第三方國家合作」的性質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極為類似。有評論指,日本一直強調的「財政健全」、「開放透明」、「經濟合理」等原則,將有助解除西方世界指中國借海外發展項目,以「債務外交」擴張勢力的疑慮。
李克強5月訪日時,已就「第三方國家合作」機制與日方達成共識。(中新社)
雖然日本在印太地區早有「自由開放印太戰略」(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的基建計劃,有配合美國政策與中國競爭之勢,然而在「第三方國家合作」的推進上,可見在今日各國外交漸趨多元、多極的情況下,日本就算有與華競爭的部分,亦不會阻礙日本推進其他與華合作項目。
三、重啟「貨幣互換協議」 減弱對美元依賴
另外,中日亦將會重啟雙方中央銀行互相融通日圓及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並將過去協議的30億美元上限,提高10倍。
「貨幣互換協議」使雙方央行可在約定條件下,以一方的本國貨幣,以特定的匯率,交換對方的貨幣,以用作雙邊貿易、投資結算等,並在到期之後與對方換回本幣,而資金使用方亦要支付相應利息。
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世界各國為免匯率波動的風險,都習慣以美元為交易媒介,使得就算中日之間的貿易,也要經過日圓換美元、美元再換人民幣之間的兌換過程。
美元至今仍是國際貨幣,不過無論亞洲國家,還是歐洲諸國,都有聲音要改變此一狀況。(視覺中國)
然而,在「貨幣互換協議」之下,雙方有了一定的匯率保證,就可以在免除匯率波動風險,並省卻中間兌換美元的過程。
此番中日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將減弱中日雙邊貿易對美元的依賴,亦變相增強人民幣在跨國交易上的地位。
如果上述三大合作能夠成事,可以預期中日之間在未來一段時間的關係,將會以「擱置爭端,推動務實、多元合作」為主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