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聚焦中美博弈】美中貿易戰僵局仍待解。彭博(Bloomberg)一篇專文指出,鋰電池、太陽能光電轉換器、能紓緩疼痛的醫療器材及熱水浴缸等4類產品,最能反映美國想在貿易戰擊敗中國的難度。
彭博報導,有鑑於美中歧見待解,全球各地企業已被迫重新檢討零組件與產品的製造或購買地點,還需緊盯著此一不利生意模式的新一種長期風險,但即便企業已這樣做,棘手的現實仍已浮現:任何供應鏈脫鉤、移轉,很可能得花相當長時間,甚至比川普「美國優先」的保護主義更難應付。
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駐華府的首席全球科技政策分析師崔歐洛(Paul Triolo)說:「這是我們這個時代遇到的麻煩,會有一大堆附加損失。」
包括能反覆充電的鋰電池、太陽能光電轉換器、能緩解疼痛的低週波醫療器材及熱水浴缸等4類產品,最能凸顯企業夾在美中之間的複雜度。仔細檢視這類產品的供應鏈,都能看出中國對原物料掌控、在海內外另尋替代買家等能力,以及難以撼動的競爭優勢。
鋰電池部分,美國現在大部分的充電電池都仰賴境外產品,但五角大廈在9月一份報告裡,把這類能充電的鋰電池歸為關注領域,認為美國仰賴國際供應鏈是潛在國安威脅。
不過中國對鋰電池所需的原物料,掌握住一大塊市場,包括加工過的鋰。美國9月底第2波對2000億美元銷美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的清單,就沒把鋰電池的原料列入,到目前也都沒對鋰電池施加關稅。不過若美中貿易戰沒法平息,川普已揚言會對全部銷美的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因此狀況在未來幾個月可能生變。
太陽能產業則已是川普關稅戰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Association)法務長斯米爾諾(John Smirnow)表示,美國現在絕大部分的太陽能光電轉換器都來自中國,未來幾個月雖會有所變化,但僅是因部分中國公司將產品移轉到其他海外。
中國的Sungrow是全球最大太陽能光電轉換器製造商之一,他們今年4月宣布會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置第一間海外工廠。這顯示若供應鏈發生移轉,也不過是換湯不換藥。
日本歐姆龍(Omron)公司外銷美國、用於紓緩疼痛的低週波治療器(TENS),現已成為受歡迎的鴉片類止痛劑替代品,這種裝置也是在中國生產,現已受美國9月底第2波關稅打擊。歐姆龍在中國設廠生產已25年,現若要把生產線轉往美國,會耗時多年且遇上繁瑣的監管、核准程序,遷廠不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熱水浴缸則能充分體現美中關稅戰兩敗俱傷。深圳的衛浴製造商「金誠衛浴」(Kingston Sanitary Ware)產品並未銷美,卻因使用美製的控制面版及丙烯酸外殼,遭中國對美國貨品加徵10%報復關稅所波及,造成產品成本增加65%。
金誠衛浴主要外銷歐洲及澳洲。公司的行銷部門表示,美國的關稅明年1月起還會上調至25%,他們已詢問提供客戶,看要不要改用加拿大的面板及中國製的丙烯酸外殼;對40%希望維持美國零件的客戶而言,明年1月就意味要漲價,另外60%客戶同意換用不同零件,則代表美國將失去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