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看穿特朗普三道板斧 今年度最重要的晚宴或是派对

  
      本报评论员  蓝雨
  习近平与特朗普12月1日晚上的夜宴,注定是今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首先这顿是打破中国外交传统的一顿晚餐。根据会议日程和官员既定行程,双方高级官员不会在领袖见面前磋商。这也意味着,「官员先协商,再由领袖确认」的中国模式,将让位於「领袖确认共识,再交由官员善後」的特朗普模式。这也意味这,特朗普同习近平将在工作晚宴上对两国贸易协定「一锤定音」,协议能否达成取决於两位领导人一念之差。
  今次峰会安排不由令人想起早前新加坡「特金会」。当时,金正恩同特朗普先行会面,就无核化达成共识。两国再分别将细节协商任务交由国务卿彭佩奥及劳动党副委员长金英哲;今年7月,特朗普也同普京在赫尔辛基会面,期望打破两国僵局。这样的「领袖外交」可谓特朗普风格十足。
  相比之下,中国以往与他国举行最高领导人会晤,都有既定惯例。协商重大事宜前,通常由高级官员打头头阵,并拟好协定正本,双方领导人会面後仅需签字、握手即可。
  不过,北京接受「特朗普模式」也带有利益考量。过去几轮中美经贸磋商,中方时常遇到「事後反悔」的情况。今年4月,刘鹤同姆努钦会面後本已达成「增购美国货,以终止贸易战」的协议。
  然而,由於纳瓦罗和莱特希泽等鹰派反对,协议最终仍然破局。对北京而言:美方内部意见不一,官员谈判後也容易横生枝节,不如直接和特朗普谈更有成效。解铃还需系铃人,面对特朗普一手挑起的贸易战,同他本人直接会面,也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要和特朗普直面交锋,就必须了解他。
  从特朗普政府的各项谈判操作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出特朗普在贸易谈判上「放诸四海皆准」的三大特徵:
  一、「让步」的伪装
  特朗普所谓的「让步」,皆是先向对手进迫两步,再後退一步的做法。例如在「北美自贸协议」重新谈判上,美国就先以「5年日落条款」威胁,最後却改为「16年期限 + 每6年重新谈判」,以营造「让步」假象,然而後者却比原来协议的规定更为严苛。
  在对欧盟的谈判上亦如是,美国先自行搞出个「25%汽车关税」以作威胁,而如今「不实行汽车关税」却忽然成为了美国谈判让步的操作。
  这种「伪让步」,也许会运用在「习特会」之上。
  二、「承诺」的善变
  特朗普口中的承诺,亦随时「说变就变」。例如特朗普在7月就曾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承诺,在双方进行贸易谈判期间,不会再以增加汽车关税威胁。
  然而,据德国媒体报道,美国商务部如今已将「向加拿大及墨西哥以外国家徵收25%汽车关税」的报告,交到特朗普桌上。欧盟方面,亦没有正面否定报道。如今,只要特朗普一声令下,关税会在15日内实施,可说是悬挂在欧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此前承诺,完全破灭。
  三、「谈成」後再进迫
  即使特朗普把口中的承诺转成了条文,一天还没有正式落实,也不能保证美国不会再加进迫。
  早在9月底,美国就接受了加拿大在牛奶制品开放市场上的让步,而与加拿大达成协议,让特朗普高调宣布完成「大Deal」,结束「北美自贸协议」的重新谈判,兑现了其竞选承诺。
  然而,原来美国今日仍在牛奶制品问题上对加拿大继续进迫。据路透社报道,美方要加拿大分享其国内牛奶产品供应管理的资讯,以避免加拿大有其他方法阻止美国牛奶制品入口;而加拿大则不愿公开太多国内产业的讯息。对特朗普而言,「谈成」只是「在镁光灯下那一刻的光彩」,对谈判对手及特朗普本人而言,成功的形象已经种下,他再在背後进迫,其对手因政治形象的考虑,也只能保持低调。
  外界常以为特朗普出招惊人,难以捉摸,然而,综观其执政以来的贸易谈判操作,使出招数来来去去也不外乎是以上三招的组合,只要各国有所提防,做足准备,其实不难驾驭。不知道中国体制内所谓的“中央智囊”,有否对此做一一总结,奉献良策。
  事实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称美中或达协议言犹在耳,26日却又在美媒访问中预告会按计划提高中国商品关税至25%。特朗普今次突转口风,正是他在谈判前采取的施压伎俩。这是典型的「特朗普主义」,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两国筹备习特会磋商过程障碍重重。普遍认为,特朗普期望北京在贸易上作出结构性让步,解决知识产权、产业补贴、“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不过,这不是满足与否的问题,而是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国策根本没得谈。
  必须指出的是,当中国不断在国际场合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怎么可能打自己的脸,屈服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呢?
  所以在公(国际)在私(国家利益),中国都不可能无底线的满足美国的胃口。而且那还是个无底洞。
  对于这顿饭,双方都在饭前释放了自己的信息。
  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中美有很好的机会达成贸易协议,并持开放态度,但中国必须解决窃取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关税等问题,否则仍准备对华加徵更多关税。还表示白宫对中国迄今在贸易问题上所作出的回应感到失望。同时认为今次习特会非常重要,是一个取得突破的机会,中方可以更进一步,给华府提出新想法。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启程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加入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行前接受路透社专访,他表示,中美应尽一切努力避免目前的紧张局势恶化为全面冲突,警告白宫强硬派分割中美关系的後果很严重。笔者对此解读是,崔大使告诉美国,要避免冲突的话,不能光是中国让步,美国也有责任和付出,光靠强硬解决不了问题。
  崔天凯直言,通过谈判解决贸易问题的关键,是以平衡方式解决双方的关切,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未看到美方对北京的关切作出足够回应,「我们不能接受一方提出一些要求,另一方就必须满足所有这些要求。」这证明笔者的理解。
  那么,浓缩了中美角力的习特会,究竟会谈些什么呢?
  中美贸易战展开以来,美国贸易逆差不跌反升,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中国2年内削减2,000亿美元贸易顺差,特朗普的要求并不现实。美中贸易逆差主要由美国经济强劲带动,取决於美国消费者需求,纵中国大可多买一点美国产品,略为削减顺差,惟特朗普要中国削减2,000亿美元贸易顺差,并不合乎经济学逻辑,不可能办到。
  专家塞利格指出,就算美国将所有大豆、波音飞机和福特汽车卖到中国,也难以达到2,000亿美元数额,因为即使现时失业率低於4%,整体劳动力也难以生产如此大量商品,填补贸易逆差。
  削减顺差或只属政治宣传口号,并非中美贸易战主要矛盾。美方很可能死咬科技和知识产权问题,这也是美国鹰派一直最在意的范畴,但却是中国一定不会退却的领域。
  美国白宫正是因为担心美国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受威胁,希望叫停「中国制造2025」,要求中国停止补贴高科技产业。
  但中国经济重心必须由低技术价值的产业转向高增值生产。即使没有贸易战,这亦是中国长远要走下去的必经之路,以免堕入中等收入陷阱。国策不容退让,被美国迫至墙角,中国领导层或愿冒关税战加剧危机,加大科技产业发展力度,顶多是不再大肆宣扬,转趋低调而已。
  所以,笔者认为,习特会的关键词是“缓和”。只要达到这个效果,中国就算有所收获。
  大背景如此,我们不妨再从各自的团队的角度去分析。
  「习特会」周末举行,谁将主导美国的谈判团队,为总统特朗普提供谈判策略,以及执行谈判後的实际工作,将成中美贸易战能否缓和的一大关键。
  美国财长姆钦被视为华府中的鸽派之首,而特朗普早前第一时间否认不满姆钦的传闻,更称以对方表现为荣,无疑为习特会注入希望。
  姆钦是银行家出身,曾在高盛工作长达17年,其华尔街背景令他比白宫鹰派更重视经济实利,难怪他倾向与中国息战,以免贸易战冲击美国经济。
  姆钦一直主张以对话解决中美两国问题,5月曾称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同意「不打贸易战」。惟特朗普其後的所作所为却完全相反,中方更斥之单方面毁约。姆钦还认为,华府不应动用激进手法保护美国技术。他数月前便成功说服特朗普,加强「外国投资美国委员会」职能,而非动用激进手法保护美国技术,强调华府拟定的投资限制措施不会点名中国,而是适用於所有试图偷窃美国技术的国家。最后,姆钦虽然忧虑人民币滙率走低,但认同中方亦有出手支持人民币滙价,认为中方没有操纵货币。
   姆钦11月初曾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通电话,既显示中美双方尝试达成和解,也显示姆钦是与中方高层沟通的第一人选。
   而「习特会」周末举行,最大「敌人」或非美国总统特朗普本人,白宫鹰派也是关键。当中,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或是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
  前总统里根时期担任副贸易代表的莱特希泽堪称华府贸易政策老手,这个冷战遗臣本身亦是一名贸易律师,曾控告中国向美国倾销钢材。
  首先,莱特希泽过去多次批评,华府面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犹豫不决,容许与北京的贸易赤字激增,并导致美国工厂关闭。他更认为美国需要继续徵收关税,才能迫使中国让步。因此,特朗普政府才根据对中国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政策的研究,决定用关税手段直接施压。
  其次,莱特希泽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的操作及对行业补贴导致的产能过剩,让美国经济及其高科技产业的未来受到威胁。莱特希泽上周发表「301条款」调查更新报告,再指摘中国继续窃取知识产权和技术。
  莱特希泽态度强硬,甚至比特朗普更鹰。美国和加拿大就新《北美自贸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的谈判一度胶着,美国坚持撤销自贸区仲裁机制是一大原因。据加方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并不在乎仲裁机制去留,完全只是莱特希泽一人十分介怀。
  所以,莱特希泽这次会如何破坏习特会值得警惕。
  分析了美方一鸽一鹰,还要再提一人。
  《北美自贸协定》(NAFTA)重新谈判幕後发功,促成美加墨3国新约的,便是低调的白宫圈中人,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当莱德希泽与加拿大外长方慧兰会面气氛毒化,美加谈判几要破裂之际,库什纳据报凭他和加拿大总理杜鲁多2名助手的关系,扭转了局面。
  墨西哥政府周二宣布,向库什纳颁授墨西哥给予外国人最高荣誉「阿兹特克雄鹰勋章」,以表扬库什纳今年较早时间,在美加墨达成新NAFTA协议中,发挥「显着贡献」。
  由此可见库什纳人脉相当丰富。他与美国贸易代表、大鹰派莱特希泽,以及加拿大、墨西哥政府中人都是老相识,正合适担任分歧巨大双方之间桥梁与润滑剂。这次说不定同在中美贸易战谈判,以至习特会背後担任重要角色的还会是库什纳。
  因为库什纳与中国亦有深厚渊源,或许可在习特会幕後办好事。特朗普白宫鹰派当道前,库什纳是中美关系美方操盘手,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合作策划习近平与特朗普佛州「庄园会」。中国安邦集团亦曾尝试投资库什纳家族的纽约地产。或者,库什纳与特朗普的特别关系,加上又是少数能向莱特希泽说项的人,说不定他才是中美今次谈判的突破点。
  最后一提习与刘鹤闪电访欧,究竟有何战略考量?
  习特会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西班牙,负责中美贸易谈判的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也前赴德国访问,料将签署多项贸易协议,包括西班牙国宝黑毛猪火腿进口中国。中国高层选择在习特会举行前的敏感时刻「闪电」出访西班牙、德国,显然不是偶然,背後有明显战略考量。相信中方此行旨在结盟欧洲,纾缓美方藉习特会对中方的施压。
  西班牙与习近平稍後访问的葡萄牙均位处南欧,该地区与中国矛盾较少,开拓西葡语国家市场更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而德国在欧盟中拥有高度的影响力,亦曾被特朗普批评对美贸易保持长期的顺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如果中国未来要打「欧洲牌」,期望藉此行加强与欧洲关系,为习特会一旦没有进展,导致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作准备,这些国家将可在中欧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既然习特会关键词是缓和,那么,晚宴不妨预计以酒会派对形式进行,当然,也不存在发布联合声明了吧。
  (2018.11.29猫眼社评 华人电子日报《熊猫时报》社长兼总编撰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