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多批中國「任意」判死刑 加對華發旅警

  【熊猫时报讯】辽宁大连市法院昨天对涉及贩毒的加拿大男子谢伦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改判死刑,加拿大强烈反弹;总理杜鲁多(Justin Trudeau)直指中方任意(arbitrarily)地判处死刑,该国及盟友均对此关注。加国亦更新针对华的旅游警告,提醒公民要意「中国任意执行法律的风险」。
  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昨天重审谢伦伯格的走私毒品案,结果由15年监禁改判为死刑。杜鲁多随即公开回应事件,并直指中国「任意判刑」。有外电形容,这是他就任总理以来对中国最严厉的批评。
  杜鲁多:加国及盟友都对事件关注
  杜鲁多表示,「对於我们作为一个政府,以及所有我们的国际朋友和盟友来说,这案件受到极大的关注,中国已经选择开始任意地实施死刑,而这次的对象是一名加拿大人」。
  加拿大政府并同时更新中国旅行谘询资讯,警告加拿大人可能承受「中国当地任意执行法律的风险」。
  而谢伦伯格的阿姨尼尔森琼斯(Lauri Nelson-Jones)表示,她与家人最害怕的状况真的发生了。她在给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心繋罗伯特。不敢想象他现在的感受和想法是什麽,这是一个可怕的、不幸的、令人心碎的情况。我们正焦急地等待有关上诉的任何消息」。
  加国提醒赴华公民:中国任意执行法律
  前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表示,加拿大应立即召集两国外交政策和安全顾问高层会晤,「向中方强调他们必须遵守国际法」。
  国际特赦组织 (Amnesty International)研究员倪伟平(William Nee)说,在国际法中,仅能针对「情节最重大之罪行」判处死刑,毒品有关罪行未达到这样的门槛。不过毒品走私在中国经常受到严厉的惩罚。中国在2009年处决了一名英国毒犯。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法律教授克拉克说,在中国重审并不常见,而重审被加重判罪就更少见。

  ▲ 谢伦伯格被判死刑。
  今次事件源於谢伦伯格被指控受人指派,在2014年11月19日前赴大连,企图将多达222.035千克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通过海运从大连走私到澳洲。他在一个名叫许清的中国毒贩的陪同下购买轮胎、工具,准备把毒品藏入轮胎走私出境。
  但谢伦伯格在庭审中自辩表示,他在一名朋友的介绍下认识许清的,并在无意中卷入了一起国际贩毒集团案。他还指责许清撒谎。
  外界揣测 中国要谢伦伯格作华为案筹码
  昨天对谢伦伯格的公开庭审是一次重审,此前大连中级法院去年已经对这一案子做出宣判,谢伦伯格被判处15年监禁,没收个人财産15万元人民币,驱逐出境。
  但在去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国请求扣押了华爲财务长孟晚舟後,中国当局在当月29日的上诉庭审中,检方提出一审法庭对谢伦伯格的量刑过轻,故发回重审。《纽约时报》昨天评论说,外界担心谢伦伯格已经成爲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要加拿大释放孟晚舟。
  但也有分析指,谢伦伯格涉及的罪名,法律上是可判死刑的。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