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右翼民粹 芬蘭可成歐洲的「左翼碉堡」?

【熊貓眼】4月14日舉行的芬蘭大選,左翼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取得17.7%選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並取得優先籌組內閣的機會。事後,不少報道都對黨魁林內(Antti Rinne)擊敗排外右翼芬蘭人黨(Finns Party),有望成為近20年首位左翼總理表達欣喜。儘管是次左翼勝選一反近年於歐美冒起的「反自由主義」(Illiberalism)風潮,但對政治結構相對穩定、長期推行社會民主主義的芬蘭來說,芬蘭人黨的支持度位居第二(17.5%),實在是一個警號。

左翼獲勝 卻不代表排外右翼已敗陣

如同選前民調顯示,社會民主黨相隔廿年,終於擺脫反對黨的身份,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但由於沒有政黨取得足夠議席,故未來林內能否順利組閣,仍存疑問。更甚是,各政黨對是次選舉的重點議題分歧甚大,未來或使芬蘭出現像去年九月瑞典大選後,長達四個月的懸峙國會局面。

回到選舉,是次的焦點爭議有二:一是社會福利政策的走向;二是外來人口的「威脅」。2015年大選,現任總理西比萊(Juha Sipilä)(已在上月呈辭)所領導的中間派,憑着提倡社保和醫療的改革贏得民意授權,望能解決日益沉重的公共開支。雖說在西比萊領導下,芬蘭已走出經濟衰退的陰霾,去年更成功削赤,但不少緊縮措施,如減少失業救濟金、凍結養老金和削減公營部門的假期工資,亦同時使基層生活大受打擊。而後續社福及醫療改革失敗,更直接導致西比萊須問責呈辭。

林內乘着民眾對緊縮措施抱有怨言,決意反其道而行,可算是選舉成功的一大因素。選前,林內不但容許以人道理由收留部分難民,也承諾擴張福利開支,將每月不到1,400歐元的養老金增加100歐元,以助逾55,000名養老金領取者脫貧,且支持加徵消費稅與資本增值稅,以抵消未來的福利開支。就此而言,林內的政綱可取之處在於,不但為社民黨帶來優先組建內閣的機會,也針對了近年「反自由主義」思潮的底因,提出甚具價值的藥方和反制之道——即是把基層需要和經濟不均,視作施政的重中之重。

不過,即使林內的經濟、社會政策,或可應對後全球化年代的分配不公,紓解歐洲普遍存在的反建制、反菁英浪潮,芬蘭能否可成歐洲的「左翼碉堡」,仍須看林內和歐盟如何處理外來人口和移民的議題。

鼓吹排外的芬蘭人黨能位居第二,已是不容忽視的風向標。須知,現時由哈拉阿霍(Jussi Halla-aho)領導的芬蘭人黨,實為兩年前「大分裂」的產物。在2017年黨內選舉中,哈拉阿霍成功擊敗Sampo Terho出任黨魁,後續又更因哈拉阿霍有意把黨的立場推向極端,惹起黨內溫和派不滿,另立爐灶。換句話,有別於上屆選舉,是次芬蘭人黨的支持者,大多都是認同極端的民族主義、反移民和疑歐派,而非混雜着溫和的聲音。因此,17.5%的得票率,對素來穩定的北歐政壇已算是「危險的警號」。

雖說林內早已明言因芬蘭人黨的極端立場,將不會與其黨合組內閣,但未來能否在經濟議題與他黨達成共識組閣,目前仍是言之尚早。但是,置於宏觀的歐洲政局而言,社民黨能相隔廿年再度贏得大選,也是反映出選民對其政綱的信任,並希望提升政府可在資源分配的職能和積極性,以拉近擴大中的貧富差距。這一點,不但為法國「黃背心運動」隱藏的社會癥結開出藥方,同時亦可抗衡日走極端的政治取向,調和近年的「反自由主義」。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