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學者質疑徵稅成效 華官媒斥美挑戰中國人權

有美企擔心對華徵稅會對當地企業及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互聯網)

【熊貓聚焦中美】針對美國持續對華開徵關稅,作為兩國貿易談判的施壓手段,有美國企業和學者擔心對華加徵關稅最終對美國企業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中國官媒指摘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是挑戰中國人權底線,將會為捍衞基本權利堅持到底;外交部周二(18日)亦指在關稅措施受害的是美國企業,中美間的貿易分歧可以解決,但不能背離平等互利的原則。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周一(17日)起,一連7日就計劃對另外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稅舉行聽證會。有出席聽證會的美企代表稱,從中國以外的國家採購會令成本增加,有關增幅很多情況下會超過加徵關稅帶來收益。服裝及皮鞋營銷公司Kenneth Cole Productions的首席執行官Marc Schneider表示,美國銷售的皮鞋有70%是在中國生產,若將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只會令鞋的質量降低、價格上升,百害而無一利。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太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接受內媒訪問時表示,「美國政府對關稅作用存在根本誤解」,因為大量證據證明,對華加徵的關稅是由美國進口商而非中國出口商支付。他曾多次撰文指出,中美雙邊貿易失衡很大程度是因美國宏觀經濟儲蓄失衡的結果所致,而非美國政府認為的「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中國官媒一篇署名文章指出,美國一些人對當前中美關係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迷思,意思是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因陷結構性矛盾,衝突極易發生,而這種零和博弈的思維正在華盛頓蔓延。文章認為,要走出這種對抗性思維,應客觀看待中美兩國發展的關係,以合作化解衝突,以理性管控分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注意到在聽證會舉行的同時,美國國內反對加徵關稅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就連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也公開承認,美國新加徵的關稅會讓自己的企業和消費者埋單。他指互利共贏的經貿投資合作,長期為中美兩國的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巨大利益,歷史實踐證明,只要磋商對話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兩國的經貿分歧是可以通過協商妥善解決的。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