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諾貝爾文學獎一連頒發2018年及2019年度的得主,分別為波蘭女作家托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及奧地利劇作家漢德克(Peter Handke)。
諾貝爾委員會形容,波蘭女作家托卡爾丘克「在敘事想像上充滿了百科全書式的熱情,代表了一種跨越邊界的生活形式」。她是當代最暢銷的波蘭作家之一,著有《太古和其他的時間》(Primeval and Other Times)和《白天的房子,黑夜的房子》(House of Day, House of Night)等作品,並曾於2008年和2015年獲得波蘭權威文學大獎「尼克獎」 (Nike);瑞典學院特別提到,她在2014年出版的歷史小就《雅各書》(The Books of Jacob)令人印象深刻,指這本超凡的小說代表了「幾乎超出人類理解案例」。
1962年出生於波蘭的托卡爾丘克擅長在作品中加入神話、、史詩及當代波蘭生活景致等風格。文學獎委員會指出,托卡爾丘克從來不視現實為一些穩定和永恆的事物,她在其小說中建構一種文化對立的張力,例如「自然vs.文化」、「理性vs.瘋狂」、「男人vs.女人」和「家vs.疏離」等。
至於奧地利作家漢德克身兼編劇、詩人和翻譯家,在德語文學界具有重量級地位。委員會形容其「富有語言學才能而且具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了人類經驗的周邊及特殊性」。他1942年在奧地利出生,作品有《左撇子女人》(The Left-Handed Woman)等,他也曾擔任多套電影的編劇,包括1998年《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1987年《柏林蒼穹下》(Wings of Desire)、2016年《戀夏絮語》(The Beautiful Days of Aranjuez)等,他也有執導電影。
漢德克1966年推出首部小說《大黃蜂》(Die Hornissen),以及在1969年出版劇作《冒犯觀眾》(Offending the Audience)。文學獎委員會提到,這兩部作品為漢德克在文學界留下印記。漢德克獨特的藝術,對於景觀和世界的物質存在有特殊的關注,使電影及繪畫成為他兩大靈感來源,並形容他是二戰後其中一位最具影響力的歐洲作家。
瑞典學院2018年捲入性侵風波,與學院關係密切的法國攝影師阿爾諾(Jean-Claude Arnault)遭18名女子指控性侵犯或性騷擾。事件觸發部分終身制的院士不滿及變相辭職;學院也決定將201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延後,與2019年的獎項同時頒發。
鑑於文學獎延頒的情況,瑞典文化界等當時決定成立「新學院」(The New Academy),設立新獎項對出色的作家給予表揚。經過3個月,超過3萬多人的投票後,最終由時年81歲的法屬瓜德羅普女作家孔戴(Maryse Conde)奪獎,其作品多探討種族及性別議題歷史。
2017年的文學獎得主是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他擅長處理關於回憶、時間等題材的寫作。他在1982年出被首本小說《A Pale View of Hills》(群山淡景),與第二本小說《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浮世畫家),都是以二戰後的日本長崎市為背景。其著名作品、講述英國貴族階級沒落的《The Remains of the Day》(長日將盡)更被改編成電影《告別有情天》。
諾貝爾文學獎始於1901年,至今已頒發了109個。但當評審人認為該年沒有重要作品,將不會頒發獎項,因此該獎項曾於1914、1918、1935及1940至1943年懸空。
近5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7年: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2016年:美國鄉謠歌手Bob Dylan
2015年: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
2014年:法國小說家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
2013年:加拿大小說家芒羅(Alice Mun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