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副產品」 中國晶片業迎3000億美元投資

美中科技戰餘波盪漾,華為因美國封殺,成了中國民族品牌。

【熊猫时报讯】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高科技企業加強了對國內供應的需求,為中國晶片業發展帶來了3000億美元的投資機會。同時,半導體、晶片成了受到中國全民關注的熱詞,許多人把晶片發展看作能夠使中國產業和技術升級的主要核心技術,希望中國高科技企業受到美國斷供制裁時,中國晶片企業能借機實現「彎道超車」。

BBC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華為事件加強了中國對包括晶片等硬件核心技術和操作系統等軟件核心技術的重視。他說「現在國家對晶片的投入很大,但還是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   

美中貿易戰和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似乎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國家對高科技企業,特別是半導體企業的扶持力度。而這種扶持與中國公眾要求突破高精技術封鎖,實現產業升級的民族主義情緒相呼應。

報導指出,華為公司多年來投入自主研發晶片,努力減少對美國的技術依賴,贏得了國內輿論讚譽,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得到了類似民族英雄一樣的推崇。華爾街日報報導說,現在華為能夠不靠美國晶片製造智能手機,美國公司被禁向華為供應,現在雖然可以恢復供應,但是已經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局面。

另外,在貿易戰升級,晶片受到中國舉國關注的同時,中國媒體都在報導在過去差不多十年期間,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價值超過了石油進口的消息,以此強調高科技核心技術自主的戰略重要性和經濟合理性。中國官方數字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晶片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超過了一年的軍費開支,也超過全球晶片進口總額的66%。

據報導,中國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就在一個關於國家科技戰略的講話中強調,「要將中低端產品提升到中高端產品」,並以晶片為例說明中國繼續提高科技實力,他說當時中國每年投入2000多億美元進口晶片,相當於每年石油進口的開支。

(BBC/联合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