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封城封關潮 研究揭成效關鍵 武漢模型顯示只延後疫情 需配合社區防疫

圖-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宣布周三起關閉邊境,昨日大批跨境到大馬柔佛 . . . . . . (路透社)

【熊猫时报讯】全球愈來愈多國家以封城鎖國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傳播。繼西班牙、德國、馬來西亞之後,加拿大、秘魯、智利等地亦有類似宣布。法國周一晚更突然宣布周二起封關,以及勒令群眾盡量留家,為期15天,引發「逃亡潮」。封關封城等措施對控疫是否有效仍待觀望,月初發表的一份以中國武漢為主要對象的研究報告則指出,即使大幅實施旅遊限制,只能略微延後疫情爆發時間,要有效控制疫情還需配合防範社區爆發的措施。

法國全境封鎖 非必要禁外出

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一晚宣布,關閉陸路邊境和禁止入民跨省過縣、親友聚會,外出僅限於購買必需品、求醫,或不能在家裏以電子媒介工作。新措施由周二正午起生效,為期最少15天。民眾須逗留家中,有病可由軍方送院。當局將動用大約10萬警力、憲兵巡查,凡沒有書面申報合理上街理由者,可被罰款38歐元至135歐元(324至1,152港元)。馬克龍稱此為世界各國政府對抗COVID-19的「戰爭」。路透社報道,大批巴黎人因應封鎖命令,趕在昨午前離開首都。

除了歐洲大陸,美國部分地區、英國、加拿大,以及亞洲和拉美多國,都有不同程度的封關或封城措施(見表)。

為探究封關封城等旅遊限制對控制疫情是否有效,專研傳染病傳播模式的美國東北大學學者基納齊博士(Matteo Chinazzi)聯同意大利、中國等地的專家,以疫情爆發源頭中國武漢的情况建構播疫模型作分析(見圖),並於3月6日在《科學》期刊公布成果。研究員觀察武漢及湖北省其他城市於今年1月23日實施封城、限制交通等措施,以及2月1日起歐盟等地陸續對中國實施停發簽證等旅遊限制後,武漢等地的人口流動情况及全國整體感染數字,以模型推算旅遊限制對疫情的影響。

旅遊限制令疫情略延3至5天

研究發現,實施旅遊限制僅可令中國其他地區的疫情爆發時間略為延後3至5天,令中國大陸除武漢以外的感染人數減少10%,控疫效果有限,估計與實施禁令前中國大陸大部分城市已有受感染者流動有關。研究亦指出,旅遊限制可令中國大陸對海外輸出的感染個案大減達77%,不過只能維持2至3周,主要由於來自中國大陸其他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的感染個案流出海外。

若無措施降低社區感染,包括早期發現感染者、實施隔離等,即使旅遊限制令來往中國大陸的交通減少90%,亦只能延後中國大陸整體疫情爆發不多於兩星期。向海外輸出的個案則會先減少10倍,並在3月起反彈至限制實施前的水平。

社區防疫源頭堵截 效果最佳

不過旅遊限制與減低社區感染雙管齊下卻能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研究認為,由於不少受感染者已在未被察覺下外流,向爆發疫情地區實施旅遊限制對控疫效果有限,減低社區感染的措施將最有好處。

不少專家亦持類似意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各國政府向公眾宣傳疫情風險,並盡可能檢測所有懷疑個案,但應避免封關。WHO專家高級顧問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稱,曾實施旅遊限制的中國雖見疫情減緩,但可能與當地快速隔離的措施有關,目前難以判斷哪種控疫措施最有效。紐約大學流行病學家奧姆帕德(Danielle Ompad)亦稱,嚴格的旅遊限制理論上能延後疫情傳播,讓醫療機構作準備,但須配合其他控疫措施。

(科學/法新社/路透社/衛報/ITV)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