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百業待興 脫貧攻堅成新熱 伙KOL直播推銷 廠商絕處求生

【熊猫时报讯】4月25日下午,沉寂了3個月的廣州新塘牛仔服裝廠車間難得熙熙攘攘,在數排衣車和堆滿了牛仔褲的貨架前,幾盞環形補光燈一線擺開,模特兒不斷換裝,對着架在補光燈中央的手機鏡頭擺起「pose」,兩三個主播在旁配合熱切地推介,不時揮舞手中的紅包。

這是牛仔服裝廠主動尋求微信直播平台「有播」合作的一場直播,幫助牛仔服裝廠在當日清掉了因出口受阻積壓的兩萬件牛仔褲和T恤。原市場價200多元(人民幣,下同)一條的牛仔褲以平均30元賣出,1.2萬多名直播觀眾中,一名擁有200家實體店舖的老闆直接買走了所有尾貨。這些數字,與內地頂級網紅主播一場直播千萬觀看量、可上億元的成交額相比,微不足道,但在當下對企業意義重大。

疫情催化「直播帶貨」

由網紅、KOL(意見領袖)或明星主持商品營銷的網絡直播「帶貨」模式,經新冠疫情催化,在今年風行一時。今年兩會焦點之一是疫後經濟復甦,在疫情導致全球需求疲軟的背景下,政府將繼續出台何種政策幫助企業度過逆境,值得關注。「直播帶貨」成為民間企業自救的一條出路,無數極待重建疫後生活的個人、肩負提振經濟、脫貧攻堅重任的各級政府官員,都紛紛投入這波熱潮。

段婉露去年因個人原因從東莞一家農業銀行辭職,隨後就遇上新冠疫情,她發現疫中的隔離生活,線上賣貨需求激增,於是在今年2月正式「入行」。她做的第一場直播是為當地企業賣紙巾,「開始也不知道怎麼走,就是在疫情期間想賺點零花錢。」段小姐形容那是「小打小鬧」,自己無任何的經驗,竟然賺了幾千元。

主播來自各行各業

她隨後在3個月內,透過線上線下連結,組建起一個500多人的團隊,由主播轉變為主播導師。團隊組成包括主播以及負責策劃、運營工作的人員,部分是兼職。新晉主播來自各行各業,其中多數本身從事過銷售,也有模特、主持人等與直播所需技能相關的職業,還有前金融或保險從業者。

根據內地求職網站「智聯招聘」與淘寶「淘榜單」共同發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產業人才報告》,受疫情影響,復工後一個月內,國內企業整體招聘下降約三成,但直播行業招聘需求同比逆勢增長1.3倍,其中側重賣貨的互聯網企業及電商平台招聘佔到三分之一。消費品、零售及批發等行業,都為開發商家直播業務而招聘主播。

業界:因不能聚集 都跑到網上

順應時勢,眾多公關活動策劃公司也加入直播帶貨。「聚集的活動不能做了,都跑到網上來。」東莞開放力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梁潞說。為企業做一場直播,除了主播培訓、直播流程策劃、技術支援,開放力會提供包括前期宣傳和後續媒體報道在內等「全套服務」。

段小姐也說,主播單槍匹馬很難帶貨,「有了策劃、團隊包裝會完全不一樣。」她總結,「20%的功夫在直播業務,80%還是會銷(會議銷售)。」

疫後市場對直播帶貨的旺盛需求背後,這一模式仍尚無統一標準,不同商家、平台、主播、團隊之間議價能力和帶貨效益差異巨大。段小姐表示,靠帶貨佣金和直播活動策劃費,團隊現時收入並不穩定,因為沒有大V(紅人)主播,也缺乏大型活動策劃經驗,前期多做的是助力滯銷企業復工的公益直播。

「憑我直覺,這個風口兩三個月就會結束。」梁潞直言,商家做直播主要(好處)還是宣傳,至於商家或帶貨主播可得到的利潤回報,他說,「還是那個『二八定律』,賺到錢的只是20%的人,80%的人在『 打醬油』 (意即湊數的)。」

段小姐則充滿信心,「5G時代,消費主體00後、90後、80後都適應了新型(網上)消費模式了。」儘管她也認同不一定每一個入局者都會「有成果」,但「直播相對於其他行業可能快一點」。「這一定是趨勢,毋庸置疑。」

(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