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撤緊急狀態 抗疫「成功」因素成謎 外界質疑檢測不足未掌實况

【熊猫时报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25日)宣布解除全國緊急狀態,各地方政府可分階段重啟經濟活動。日本此前被指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之際應對遲緩,惹外界憂慮當地將如美國或意大利變成另一疫情重災區,但大爆發似乎未有發生,反被視為抗疫成功例子。不少公共衛生專家認為日本抗疫「成功」因素成謎。有官方研究機構公布疫情死亡數據,亦顯示當局可能未發現逾百計染疫死亡個案,外界質疑日本當局因檢測不足而未能掌握疫情實况。

日本自今年1月首見確診個案,至4月7日政府宣布東京等7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讓地方政府可藉籲請民眾避免不必要外出等方式防疫。同月16日將緊急狀態擴大至全國,至本月大部分地區已陸續解除緊急狀態。安倍昨宣布,因應過去1周全國每10萬人新增感染人數都在0.5以下,即感染有下降趨勢,同時各地病牀空置率大幅提升等因素,解除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及北海道的緊急狀態,達至全境解封。安倍指出,日本在一個月半月內以自己的方式令疫情受控,展示了「日本抗疫模式」的力量。另外,安倍昨在記者會中被問到對美中兩國為了防疫導致關係對立加劇的看法。安倍說:「新型冠狀病毒是從中國擴散到世界各地,這是事實。」

政府提出應對疫情新方針,地方政府可大約每3個星期視乎當地感染情况,分階段放寬外出限制等措施。此外,當局亦將額外對11國實施入境限制,同時所有入境限制將延長至下月底。《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道,政府已開始檢討分3階段放寬入境管制,可能方案是先解禁商務人士及研究人員,其次是留學生,最後才是遊客。

日籍專家歸功無盲目檢測 避拖垮醫療

厚生勞動省昨公布,當地累計確診人數接近1.7萬,死亡人數為851人。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稱,以日本相對寬鬆的抗疫措施而言,如何保持相對低的感染與死亡人數屬謎團。目前科學界正研究一系列假說,例如日本人普遍衛生習慣良好,習慣與人保持距離等(見另表),相信得到結論仍需時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傳染病學家進藤奈邦子稱,世衛視日本為抗疫成功例子,以當地在疫情爆發初期曾接待逾40萬中國遊客,以及其人口密度與流動,無出現大爆發是奇蹟。她將之歸功於日本沒有盲目作大量檢測,而集中處理有明顯病徵者及集體感染個案,避免醫療系統被拖垮,或是檢測者在醫療機構受感染。目前日本每1000人約只有兩次檢測,美國則約超過40人。

國立研究所:京阪恐各低估300死

一直主張日本擴大檢測的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人口衛生研究所總監澀谷健司,則對日本抗疫「成功」有保留,強調即使日本幸運地捱過疫情,但亦需建立防疫體制以防疫症重臨。《朝日新聞》引述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公布數據報道,東京今年3月超額死亡(即過去數年平均死亡人數與疫情期間死亡人數的差距,可推算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數)與官方公布數字相差達300人,大阪亦有約近300人差距。日本法醫病理學會理事長近藤稔和直言醫療機構檢測不足,導致不時出現無法明確斷定死者是否與疫情有關。

(NHK/澳洲廣播公司/朝日新聞)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