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珊:灯笼之灾,华文之觞?

 

【熊猫时报讯】因为坏的装饰,折射出更深层和令人忧心的现象,如不重视、轻率对待母语的态度的杀伤力,反而更大更深远。

中秋佳节庆祝团圆,今年疫情限制集聚人数,佳节更显珍贵,意义不凡。然而今年牛车水大街上的“文字灯饰”又犹如往年,提供一年一度的恐怖大片元素,硬塞给广大人民百分百惊吓,零分文化内涵和负数的责任感。

再严重一点,就算现在国际游客来不了了,本地华人也不是瞎眼和哑巴。一个以华人为大多数的国际化城市国度,有何颜面,有何理由,容许这样的错误流落到大街上,成为国际的笑柄?

一线办事人自圆其说也好,海外承包商疏于职守,没听好指示也罢,烈日下登上云梯、冒着大汗挂祝语上大街的,也许还是来自南亚的外劳,看不懂方块字怪不得、骂不得之外,最大的责任还是国家的责任。归根结底是我们到底还是不够重视和尊重华文,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错误有多严重。再不力挽狂澜,不拯救局面,年度的恐怖“文字之灾”只会越演越烈,难堪指数持续飙升。

激起的千层浪、万缕杂沓感受会一飘而过,一挥而散,但是破坏力和影响力是不是也是微乎其微,不足挂齿?这样的允许我们上上下下年复一年无奈接受、迅速忘却,然后默默祈求神明、上苍还包括美丽的嫦娥,明年的谬误会少一点?

我认为破坏力和影响力是多面的,这可能包括在教育和社会方面。长此以往,这样的闹剧每年来一场,我们可不要假装外面的世界看不到也听不到。网络的世界即时而残酷,每一步走过都留下痕迹,都是证据。作为一个亚洲重要的教育枢纽,以卓越教育服务为傲的国家,凭什么以这样轻率的态度面对重要的母语,说服更多的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习和成长?年纪小的孩子无法辨识好坏,让这样不伦不类的中文闯入公共空间,学了不该学、看了不该看的,这责任谁来担?

从促进旅游业的角度,牛车水是国际旅客认识新加坡丰富历史的重要门户之一,没有预算就干脆放弃装饰,反正疫情当下,街上人影也没几个。在政府领导人都伤神、烧脑,声泪俱下誓与国人同舟共济,渡过难关的当儿,设想没有多少人会怪责、批评。然而因为坏的装饰,折射出更深层和令人忧心的现象,如不重视、轻率对待母语的态度的杀伤力,反而更大更深远。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样的工作文化是常态,遇到问题也无法坦诚面对,共同商讨对策,最后闯了祸是让人微言轻的底层办事人去面对媒体和公众,并不公平。其实顺蔓摸瓜,身居高位者才更应该站出来面对公众,并认真反省未来面对这类工程,须要抱持更严谨和负责任的态度。一次放过,再次容忍,最后只会次次再“鼓励”他们重蹈覆辙,越陷越深。

有了合理的预算,寻求合适的双语创意团队,才配得上牛车水作为旅游景点的重要性;而不是草草搪塞过去,不懂装懂,不懂也不问,然后弄出一个个不伦不类,让人都不好意思念出来的所谓中秋祝语。

还“国家快乐”呢!国家这样随便也能快乐,人民真的无法快乐!

很多人也许想辩护,不要小题大作、大惊小怪,现代人用现代的华文,华文不可以一成不变,因此“文字灯笼”是创意,舞弄文字是新意。但是在华文水平低落的前提下,连正确的语法和词汇都没掌握好,真的没有资格、本钱,更没有底蕴谈创意。

坚守岗位的母语教师,在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的当儿,本地所有输出中文,或中文文字的媒体、文化团体和官方机构,包括电视台、电台、报馆和政府单位,都有责任共同维护良好和体面的中文水平。

其实第一眼看到今年牛车水大街上挂出的“文字灯笼“,文字错误使用是原罪之外,整体感觉非但没有喜气,也没有美感;就连中秋佳节的核心“月圆人团圆”的精神也无法表达出来,貌似以最低预算,打印一些不伦不类的字牌纸牌当佳节装饰了事。如果让我配上诡异的虚幻音乐,那样生生冷冷,怪诞突兀字牌所营造的,会不会反而是另一种让人不舒服的场景?

当然我们都无法忘记去年的中秋节装饰,“被变性”的嫦娥巍巍耸立在我们熟悉的牛车水大街上,浓眉大眼地直视我们这些祖祖辈辈在此生活的华人子弟。对我来说,小印度富丽堂皇的屠妖节装饰,都比牛车水来得喜气,不晓得我们印族同胞,有没有每年像我们华族屏息期待一年一度的佳节装饰?

华文水平日渐低落,还看不到逆转的契机,但是我们的底线不应该一再被拉低,一再被挑战。捍卫母语水准是在捍卫文化价值和尊严,无关多元社会里的特定族群意识,呈现最美好的文化风貌和内涵,不容许有心或无意的践踏。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目前在台湾从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