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疫苗外交”进入执行阶段 与美国形成对比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指出,提供冠病疫苗的计划之前已提过,但这次是在联合国大会这样一个有更高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场合。从时间点来说,此前是在研发阶段提到,是一种“意愿”的表达,现在疫苗上市进入倒计时,再次重申会使这个意愿更加明确。

刘柳 报道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前天(12月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冠病疫苗,并指大国应当发挥表率作用。

受访学者指出,中国“疫苗外交”开始进入执行阶段,北京试图通过在国际场合表态建立正面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和美国形成对比。

根据路透社和新华社报道,王毅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身份出席会议时重申,中国正加快推进冠病疫苗第三期临床试验,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积极提供给发展中国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官员此前在多个场合已反复强调,将优先考虑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冠病疫苗,显然这是中国非常明确的一项计划,而现在就是等着执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也向《联合早报》对比指出,提供冠病疫苗的计划之前已提过,但这次是在联大这样一个有更高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场合。从时间点来说,此前是在研发阶段提到,是一种“意愿”的表达,现在疫苗上市进入倒计时,再次重申会使这个意愿更加明确。

他用“水桶原理”解释了中国为何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他说,何时能战胜冠病疫情取决于发展中或欠发达国家这“最短的一块板”,发展中国家的疫情不见好转,全球经济也好不了。中国要恢复经济,必然不能独善其身。

王义桅还分析说,美国是私人资本导向的投资创新,要求回报,因此疫苗开发成本很高,对发展中国家或难以负担;相对来说,中国传统医学研究成本较低,也有能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产品。

学者:“疫苗外交”不会改善中国与主要西方国家关系
李明江研判,中国的“疫苗外交”可能会以免费或低价提供疫苗产品,以及技术支持这三种形式进行。毫无疑问这会在发展中国家里加分,但不会改善中国与主要西方国家的关系。

“不过总体上对中国仍是加分的,因为发展中国家还是占多数”,李明江认为,这会给中国在国际舆论和多边场合中带来一定主动性。

在前天联大发言中,王毅还不点名地指出,主要大国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坚持走合作抗疫的正道,并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同时也呼吁向弱势群体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援助。

李明江对此分析说,特朗普政府过去近一年在抗疫方面基本是无所作为;中国反复强调上述观点,是高调的展示其政策姿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和美国形成对比。

对于西方媒体将中国的“抗疫外交”“疫苗外交”解读为寻求世界秩序的领导地位,李明江认为,中国并没有与美国正面较量的意思。他说,中国利用外交场合强调上述政策,是想扩大疫苗外交的正面效果,在国际上建立更好的形象,发挥其积极影响。

王义桅也认为不存在争夺领导权的说法。他说,只有全球疫情控制好了,全球经济才能恢复。至于谁能做到这一点,“他们(西方国家)如果能做得更好,中国肯定欢迎,也会一起合作”。

热词 :王毅 疫苗外交 中美关系 公共产品 冠状病毒19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