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H&M、Nike、Adidas等十數個外國品牌因新疆「強迫勞動」問題而停用新疆棉花作原料,在內地受到消費者抵制;這些品牌依據的有關棉花可持續種植標準制定機構「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亦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內地官媒昨引述BCI上海代表處負責人稱,該處曾嚴格複查新疆棉花項目,證實新疆並沒有「強迫勞動」問題,但其向BCI提交的兩份相關調查報告均被無視。
此次圍繞新疆棉花的紛爭,源於H&M去年10月一則聲明,其中稱由於BCI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棉花許可證,H&M供應商不再採購新疆棉花。內地傳媒後引述多家疆棉生產商報道,BCI從2020年前後暫停在新疆的認證計劃和證書,理由是要「對標準升級和優化,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央視昨天播出報道「白棉花為何上了『黑名單』」,其中BCI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吳艷出鏡表示,為回應外國有關「強迫勞動」輿論,該處曾對新疆的項目嚴格複查,最終證實新疆並沒有「強迫勞動」問題。
吳艷稱,調查首先由生產一方自我評估,之後由上海團隊作第二方的可信度審核,最後由第三方的審核機構出具單獨的驗證報告。她表示,代表處曾向BCI總部提交兩份調查報告,還匯總瑞士通標公司(SGS)等第三方檢測機構歷年以來的檢測報告,但均被總部無視。
稱2012年起審核 從未現一宗強迫勞動
BCI上海代表處自2012年起設立。該處上周五(26日)曾於微信公眾號發聲明稱,自2012年開始對新疆項目點執行歷年第二方可信度審核和第三方驗證,從未發現一宗有關強迫勞動的事件。
昨日央視報道指,BCI之所以認定新疆存在「強迫勞動」,是因為受到「一些人權組織」施壓,以及其理事會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不斷授意」,這實際上是「美國政府涉疆制裁的延伸」。該報道稱,BCI取信的「強迫勞動謊言」是由「西方媒體炮製」,並點名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英國廣播公司(BBC)、《華爾街日報》、「人權觀察」、「維吾爾人權項目」、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媒體和非政府機構。
BCI總監曾稱疆「扶貧」屬強迫勞動
此外,《環球時報》報道,有內地網民發現,BCI標準與保證總監桑菲利波(Damien Sanfilippo)去年12月接受BBC訪問時聲稱新疆扶貧工程是「強迫勞動」,指出即使工人拿到合理工資,卻無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該報道直斥BCI「無恥」。《環球時報》引述專家稱,如果相關國家、機構依舊不收手,那麼中方還會持續對相關領域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不排除將對BCI納入制裁名單。
對於事件後續發展,西南政法大學人權法教授朱穎對觀察者網表示,相信中方還會採取進一步制裁措施,未來不排除會「多邊制裁」、「聯合制裁」。他又提出,中國可以打「國際線」,對抵制新疆產品的組織提出國際訴訟,特別是將「幕後推手」BCI納入制裁名單,可在其註冊地瑞士提訴。
(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