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就聽得多,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年初稱,拜登政府「外交即內政,內政即外交」則有點難明,現在這套有點玄的戰略終於成形。
拜登強調要與中國「極度競爭」,他的2.3萬億美元基礎建設大計「美國就業計劃」(American Jobs Plan)正正旨在提高與美國競爭力,繼續做number 1。更巧的是,計劃學習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中國。
拜登推動美國國內基建,總是拿中國來作比較,警告「美國午餐會被中國吃掉」。
有意思的是,拜登並非純粹重覆冷戰套路,製造敵人來推動美國自身建設,實質反而將中國視為借鏡對象,只是他未敢這樣明說而已。
拜登上任前定出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經濟衰退、種族矛盾4大問題,視應對為執政要務。
現在美國疫情在疫苗有序接種下有望得到控制,與中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有點眉目,這兩方面都正在上軌道。但另外兩方面則顯得遜色:救濟方案通過對經濟最多只是治標;美國種族問題更持續惡化,擴展成亞裔也受針對局面。
對拜登而言,美國接下來用得着中國最近數十年發展經驗。
那就是,政府作為國家領導者,不能一味等到經濟出事才去救,要有作為、有戰略、有理想,適當地在市場中扮演角色,擴大需求,推動經濟發展,並以發展助力解決各種社會民生問題,包括種族問題,最終提高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貫穿這一切的,正是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發展崛起之路,可說就是打造基建之路。《華爾街日報》指,中國至少有100萬座橋樑;全球百大高樓49幢都在中國;中國3.79萬公里高鐵,可以連接紐約至洛杉磯超過8次,里程到2025年還打算增加30%;中國2011至2013年水泥使用量,比美國20世紀100年還多;中國鋼鐵產量佔世界逾半,去年更比美國多14倍。中國基建現在亦經「一帶一路」推廣至世界多國……(中略)……
中美GDP差距數十年來一直收窄,中國趕超勢頭更可能因為全球疫情而加速,拜登現在顯然有意打破西方經濟「小政府大市場」教條,仿效中國基建模式,為美國經濟尋找新增長點,同時解決美國基建落後等民生問題……(中略)……
與此同時,拜登眼中的中美基建競賽,還非單純的世界經濟火車頭之爭,更是威權與民主體制的較量……(中略)……但拜登要為民主體制「翻盤」的難度也不低。美國基建……
(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