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政局】英媒8月1日稱,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呼籲國際社會更加關注台灣的存活。
岸信夫接受英媒採訪時稱:「國際社會需要對台灣的存活給予更多注意力,而非(看着)中國和台灣之間發生直接軍事衝突」。
他稱,日本的強烈訊息是,只有在國際社會要求的時候,台灣海峽的和平才有保證。
日防衛白皮書首提台灣 東京對台海局勢意欲何為?
在這本展示日本國防政策的階段性文件中,日方針對當前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形勢,不僅新增了論述中美關係相關內容,還首次提出了「台灣局勢的穩定不僅對日本的安全很重要,對國際社會的穩定也很重要」的觀點。
隨着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也在當天的內閣會議上就此發表講話,強調日本有必要關注今後的台海動向,東京在台海局勢中的積極角色也再次隨之凸顯。這也是繼副防相中山泰秀、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先後就台海問題表態,強調「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之後,東京方面針對台海問題的最新發言。
當然,環顧岸信夫在《防衛白皮書》序言中的表態,外界也會發現東京高官們的發言似乎自2021年3月以來都沒有太多變化。
譬如岸信夫7月時強調「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指出「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嘗試」以及對「全球力量平衡變化」格局的判斷都不是新內容。它們沒有超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防部長奧斯汀(Llyod Austin)在3月16日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防相岸信夫達成的協議,也沒有超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3月27日的講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京對使用「集體自衛權」的態度也有其對「正常國家」的執念。由於「和平憲法」的束縛,導致日本無法擁有軍隊,其武裝力量的構建、使用及調度都建立在「自衛」的基礎上,因此,日本在軍隊建設、軍事力量構築上的任何嘗試也都必須充分利用「集體防衛權」的名義。
考慮到中山泰秀還是在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任職的保守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了其「中俄合作構成威脅增,日美需覺醒保護台灣」的發言,這種客隨主便的發言無疑是一種針對美國態度的摸底,是一種有意為之的活動。畢竟,自從2021年3月的美日2+2峰會之後,日本政客和美國官員的發言就自動建立在同一個認知之下,但東京方面需要在理解美國意圖後確保自身的利益。
就當前形勢來說,中、美兩國軍艦、軍機正高強度地出現在中國東海一線,兩岸風險和危機的情況正在加大。但另一面,美國也不想在處理相關事務時發生重大事故,如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7月5日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F. Kirby)在6日也稱美國對台政策沒有任何改變,仍然堅持遵守和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這種保持「一中」基調,保持戰略模糊的現象正在考驗東京高層首腦的計策。
對東京來說,他正在面臨一種尷尬的境地。因為日本在這個台海問題上終究毫無發言權和話語權。它固然會考慮在武裝衝突中究竟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的問題。但這對於台海問題代表的國際形勢而言,可能已經是下一步的問題。
東京擔心的是自1960年以來「美日同盟」建立後的國際秩序的結構性變化,由於中國正在挑戰這個體系,日本在新系統中未必能得利,東京反對新秩序,維護舊秩序的行動也濃縮在了此前的釣魚島問題和現在的對台問題上:身處地緣衝突中心的日本有山雨欲來的危機感。在這種局面下,東京對台海問題的異常關注也就有了一種顧左右而言他的意味。
有分析認為,日本面對中國「武統台灣」聲浪愈大、中俄軍事聯繫加強、朝鮮導彈危機未解、日韓仍處關係低谷等客觀因素,希望美國借「武力護台」的承諾展示其「武力護日」的決心。北京的任何動向,都會讓華盛頓和東京因此呈現連鎖反應。以至於中國只要一拉繩子,美國、日本乃至台北都會跟着跳起來。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去,來自東京的各種聲音、各種紛擾也有了獨特的參考意義。在華盛頓政治、軍事各界人士開始對台海問題展示態度,美軍也在西太平洋採取行動時,來自東京的各種高層表態、政要發言或許將成為台海危機到了什麼程度的最直觀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