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政府廿年一戰即潰 國家建設政策惹質疑 包潤石:強加美國模式 阿富汗水土不服

【熊猫政局】塔利班閃電重奪政權,為這場因9‧11恐襲而起的阿富汗戰爭畫上突兀的句號。美國輿論多年來對阿富汗戰爭及其後的伊拉克戰爭不乏爭議,甚至冠以「最漫長戰爭」(Longest War)以至「永恆戰爭」(Forever War)之名,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遲遲難以撤出的一大因素,是兩國始終無法建立有效的執政架構來平穩政局。小布殊時代曾主管南亞和中亞外交的包潤石(圖)向本報稱,對比「從不應該入侵」的伊拉克,他認為美國出兵阿富汗即使放在此刻也不會有太大爭議,但錯在華府無視阿富汗的社會文化背景,在戰後國家以至軍隊建設上勉強施行傾向中央集權的「美國模式」,種下原政府軍迅速崩潰的遠因。

據美國之音上月報道,自2001年起到今年7月初,共有2448名美國人死於阿富汗戰爭的衝突,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推算,同期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約有24.1萬人被殺,包括7.1萬名平民。這段時期美國挹注逾2萬億美元(逾15.6萬億港元),嘗試按西方民主制度的概念重建阿富汗,但早在塔利班復辟前,美國公眾輿論已對這廿年來的成果感到失望。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CGA)7月民調顯示,美軍撤出阿富汗是獲得跨黨派選民的支持(整體計算的話是70%支持對29%反對),即使共和黨選民支持比例較低,但仍是過半(56%對43%)。

美國輿論的負面眼光背後,離不開歷屆華府在阿富汗政策的失誤,為此本報專訪退休美國外交高官包潤石。以在香港回歸前後出任美國駐港總領事較為港人熟悉的包潤石(Richard A. Boucher),在2006年至2009年出任新創職位「南亞及中亞事務助理國務卿」,阿富汗屬其分管範圍。他在喀布爾陷落前後兩度接受本報電郵訪問,分享他對阿富汗局勢的看法。

重建政府失敗蹈越南覆轍

談到歷屆華府在阿富汗的失誤,包潤石認為最大失算在於戰後重建的抉擇。他表示阿富汗的經驗不但顯示軍事力量的限制,同時反映文人政府迅速重建國家能力的限制,「我們知道穩定來自治理,而非戰事,但我們未能協助阿富汗人建立為阿富汗人民服務的政府」。他直言這教訓並不新鮮,在越南已試過一次,「我們遺忘了歷史的教訓」。

包潤石認為,美國在戰後重建抉擇的錯誤判斷在於「並非基於阿富汗模式,反而基於美國模式」。他指在根除蓋達和驅逐塔利班後,華府的戰略家斷定,如要避免阿富汗未來再次淪為恐怖分子的避風港,唯一辦法是「建立一個基於法治的開放和民主政府」——故美國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各基金會以至軍事和民間的援助人員,「懷着良好意願卻對當地情况只有少許知識或關心下」前往阿富汗,派出專家、顧問和教育人員等協助阿富汗建立「仿效美國版本的中央集權體制」。

難仿效美版中央集權體制

這點在軍事層面也類似,包潤石形容美國軍方訓練和規劃人員協助阿富汗建立「體制、訓練、分級和後勤上類似於美國陸軍的」軍隊,問題是美國陸軍依賴美軍完美精確的長途補給線和空中支援,最適合特種部隊和反恐行動,而非維護領土和道路。到美軍展開撤兵,停止對阿富汗軍事單位的支援和補給後,後者「發現自己被隔絕於再補給,又不能自食其力」,結果被塔利班迅速擊敗。他說:「美國模式的陸軍只有在你們擁有美軍特有的精密後勤和運輸能力時才能奏效,前哨基地容易被隔絕於中央供應的情况(如阿富汗)則不然。」

忽略阿富汗模式 美最大失算

包潤石總結稱,華府協助阿富汗建立的文人政府模式和軍事模式,皆不符合阿富汗的情况——這個國家的歷史以地方自治、種族平衡和強大地方領袖為標誌,「阿富汗以往較成功的情况發生於中央領袖維持地方力量和部族的平衡,而非軍事和文人政府的中央集權」。他坦言,忽略阿富汗歷史、地理和形勢的因素,正是美國在阿富汗的最大失算。(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