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發計劃傳出挫折,國防部周四(21日)宣布,前一日進行的3項高超音速武器零件原型測試成功,但在周四的另一項測試,由於搭載高超音速武器的助推火箭失靈,測試未能按計劃進行。各國近年爭相開發高超音速武器,不少專家形容有如軍備競賽。《金融時報》報道,指中國在7月和8月兩度測試高超音速武器,惹來美方關注,但北京繼周一否認後,昨日反問美方自身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的意圖,並炮轟美方藉中方「正常的航天器試驗」渲染「中國威脅論」。
美國海軍和陸軍周三在太空總署(NASA)位於弗吉尼亞州的設施,進行3項高超音速武器零件原型測試。國防部翌日宣布測試成功,有助為海軍的常規快速打擊(CPS)和陸軍的長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研發提供更多資料,又指測試「在現實的操作環境展現出先進的高超音速技術、能力及原型系統」。
多國爭相研發 中美俄領先
惟當局隨後確認周四原定在阿拉斯加就一款開發中的高超音速滑翔載具(HGV)進行的測試告吹。HGV從飛抵高層大氣(upper atmosphere)的火箭發射,再以音速5倍以上的速度飛行,是研發高超音速武器的關鍵,但當日助推火箭出現問題,令測試無法繼續,當局正了解故障原因。滑翔載具有別於「進氣式高超音速武器」(HAWC),後者利用超音速衝壓引擎和飛行器的高速,在燃燒前強行壓縮吸入的空氣,再以高超音速持續飛行,美國上月成功測試這項技術。國防部以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為最優先,目標在2025年前部署首批這類武器。
高超音速導彈除了飛行速度高,飛行軌迹較傳統彈道導彈低,更難被偵測和攔截,被視為壓制敵方反應時間和攔截機制的新一代武器,各國爭相研發有關技術,中美俄尤其領先。俄羅斯前年底已部署配備「先鋒」(Avangard)HGV的導彈,7月和10月分別從護衛艦和潛艇試射「鋯石」(Zircon)高超音速導彈。
《金融時報》周四引述消息稱,中國軍方7月27日發射配備「部分軌道轟炸系統」(FOBS)的火箭,推動可攜核的HGV繞行地球,逾兩周後進行第二次高超音速武器測試;該報上周六曾作類似報道,但當時指首次測試在8月進行。中國前年披露可搭載核彈頭的中程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今次測試相信涉及另一款更長程武器。FOBS令導彈可進入太空軌道,躲避防禦系統。報道指測試的導彈未命中地面目標,但消息已惹美國國防官員警覺,擔心中國研發高超音速武器的進展或較預期快。
專家:向無意義軍備賽邁一步
拜登周三表示對中國試射高超音速武器感憂慮,白宮發言人亦稱已循外交渠道向中方表達憂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一強調,《金融時報》上周六報道提到的測試只是例行的航天器試驗。到昨日另一發言人汪文斌更反擊稱,「美方反覆就中方正常的航天器試驗表達所謂的擔憂,並藉此渲染『中國威脅論』」,質問美方發展高超音速武器「意欲何為」。
明德大學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的核不擴散專家劉易斯(Jeffrey Lewis)在《外交政策》撰文指,早在冷戰時蘇聯已曾部署FOBS系統,惟最新發展仍是「向毫無意義、代價高昂且危險的軍備競賽又邁出一步」。但有專家指出,美國本就無法抵禦來自俄羅斯或中國的大量導彈,導彈防禦系統只為抵禦擁有小量武器的「流氓國家」,核威懾才是美國針對這些核大國的戰略,推斷中方測試不算很大程度改變形勢,更可能是為追上各國步伐。(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