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正於喀麥隆舉行得如火如荼的第33屆非洲國家盃,東非小島國科摩羅(Comoros)雖然在第一場分組賽以0:1僅敗於加蓬(Gabon)腳下,但仍成為近期國際社會焦點之一,除了因為這是該國首次晉身大賽決賽周,它近期還成為中國、印度、以色列等外交上紛紛拉攏的對象。究竟這個人口只有85萬的小國,憑什麼獨特魅力或優勢得到多國重視?
科摩羅是非洲東海岸的一個島國,位於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峽北部,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之間,主要由被譽為西印度洋上的「明珠」:大科摩羅島(Ngazidja)、莫愛利島(Mwali)以及昂儒昂島(Nzwani)三座主要火山島構成,是非洲地區人口第四少的國家,該國還有「香料之國」的美譽。
科摩羅這個小島國,近期成為多國爭相拉攏的對象。(網上圖片)
歷史上,最早發現科摩羅群島據說是腓尼基人,而考古發掘的資料則顯示最早在此定居的是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南島語系居民,其後非洲大陸的班圖人、阿拉伯人和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移民接踵而來。16世紀初,葡萄牙的探險者曾到訪過該群島。其後於1841年至1912年間,法國在此建立了殖民地,歸由馬達加斯加總督管治,1946年成為法國的海外領地。
1961年,科摩羅通過議會投票取得內部自治,再於1973年與法國簽訂協定承認該國獨立。1975年7月6日,科摩羅議會通過決議宣布獨立,兩年後昂儒昂島和莫愛利島分別宣布脫離科摩羅獨立,當局曾試圖以武力維護統一惟未能成功,但在非洲聯盟調解下,各方同意每個島均有自治政府,而在其之上則有一個三島聯合政府。
今天,科摩羅人主要是非洲裔和阿拉伯裔混血,其中86%居住在三個主要的島嶼。雖然伊斯蘭教是該國的國教,惟全國基本上還接受了阿拉伯文化,基督教和法國文化也深刻影響着這個島國。科摩羅現時主要的語言是科摩羅語,而法語、阿拉伯語以及馬爾加什語也是廣泛使用的語言。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地經濟支柱是農業,80%的人口從事農業勞動,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多達四成的比重,而出口貨物主要也是農產品。當地交通系統十分落後,人口年輕化且增長迅速,惟缺乏天然資源。而且,該國教育水平低下導致主要勞動力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技術工作完全依賴於外國捐贈和援助。
近年,當地政府正努力提高教育和技術水準,發展貿易和工業企業,提高衛生條件,盡力令出口商品多元化,並希望發展旅遊業及減慢人口增長率。
中國、印度、以色列爭相拉攏
今年1月6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展開新一年的外訪之旅,並連續32年保持了外交部於每年初出訪非洲大陸的傳統,先後訪問厄立特里亞(Eritrea)和肯亞及科摩羅。在科摩羅的兩天行程中,王毅分別會晤了總統阿扎利(Azali Assoumani)和外長杜瓦希爾・杜勒卡邁勒(Dhoihir Dhoulkamal)。
科摩羅(圖稱葛摩)位於非洲之角對開:
外訪頭兩站皆是非洲之角的地區,是世上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由八個國家組成,分別是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肯亞、索馬里、蘇丹、烏干達、南蘇丹和吉布提。該區吸引了中國、美國和歐洲列強的關注,原因是其地理位置對海上貿易、油輪和貨物具有戰略重要性。
在是次行程中,王毅與肯亞外長奧馬莫(Raychelle Omamo)會面時表示,中國將指派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務特使。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宣布,任命薩特菲爾德(David Satterfield)為美國駐非洲之角特使,這多少反映出該地區的外交重要性。
至於王毅訪非最後一站科摩羅,原來中國是最早承認該國獨立的國家,總統阿扎利希望爭取中國支持其於2030年實現新興國家計劃的重點項目,藉此強化雙邊夥伴的角色。北京方面亦希望透過與科摩羅的合作,進一步推動與非洲地區的合作。王毅向科摩羅政府重申,會推動落實去年11月底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後所提出的一些計畫,並重申繼續在區內防疫抗疫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的意願。 王毅表示中方願幫助科摩羅在年內實現全民接種:「科方需要多少疫苗,中方就提供多少,直至科方徹底戰勝疫情。」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經濟研究所所長劉青海認為,科摩羅之行體現了中國對大國和小國家平等原則的持續承諾。「科摩羅是非洲聯盟和阿拉伯聯盟雙料成員國,此次到訪有助於深化中科友好、中阿友好,有助於雙方就多邊事務和區域合作加強溝通協調。」
除中國外,近期印度和以色列亦想要在外交上拉攏這個東非島國。以色列外交部長拉皮德(Yair Lapid)正和科國就建立外交關係進行談判。若能成事,科國將成為去年在《亞伯拉罕協定》框架內,實現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或推進正常化的第五個穆斯林國家。印度方面則希望在區內建立更多的參與和合作,近日該國海軍船艦亦與王毅同日到訪科摩羅,向對方提供相關軍事技術援助。
助解華「馬六甲困境」?
事實上,科摩羅對於中國或許還有更大的重要性。有分析指,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的油輪是經蘇彝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各種突發事件很容易導致這些海峽出現短期運輸中斷,進而導致全球或局部供應短暫中斷。因此,馬六甲海峽可說是中國的「海上生命線」,惟中國海軍仍鞭長莫及,或對中國的能源安全造成極大隱患。中國須於印度洋另覓可靠據點。
因此,中國希望在東非坦桑尼亞巴加莫約打造價值100億美元的港口項目,被視為繼2017年於吉布提建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後,中國在東非海岸建立一個額外的兩用據點,此舉將大大增強北京在區內的戰略地位。而這個港口對開的國家正是科摩羅,故加強與該國的關係將對中國打造此一據點更為有利。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南亞項目副研究員、印度洋專家 Darshana Baruah表示,在印度洋建立第二個海軍基地將有助於解決中國的馬六甲困境,他說:「如果蘇彝士運河發生任何事,那麼(科摩羅所處的)莫桑比克海峽將很快再次成為替代航線。」他認為與其他靠近馬六甲海峽的地方相比,東非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更容易進入印度洋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