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逐漸瓦解,阿富汗敗退,烏克蘭戰而難勝。美國已無力維持全球的政經格局,西非形勢逆轉,法國被逐。美國及盟友在非洲已無立足之地。俄羅斯與中國軍經合璧,在非洲是「攻城掠地」,中文排斥英語法語。南非金磚國家組織會議之後,應是西方新舊殖民勢力開始敗退之時。
中國與委內瑞拉合作,古巴召開G77會議,拉丁美洲的政權左傾和反美。美國後園也保不住。若阿根廷掀起馬島第二次戰爭,驅逐英國殖民主義,西方便是把南美失掉。美國霸權便退縮至五眼聯盟、北約和G7。全球不是如美國所願,由此轉入新冷戰,美僅需與華對壘,而是戰國化的群雄並立。美國與中國,或可加上印度、俄羅斯與歐盟,是第一階梯的大國,在合作中互相競爭。美國變成只是眾強之一,未必最大最強,霸權不再。在其他大國壓迫下,美國霸權行為只能改變。為勢所逼,它甘心與否並不重要。
從現在的端倪初現,到真正的群雄並立,可能不需要一、二十年,而是5年左右的短中期可見。關鍵是美國在烏克蘭戰爭消耗巨大,苟一不勝,引發金融經濟危機,多年泡沫毀於一旦,美國的國力會大損。
烏克蘭戰爭也同樣重創歐盟。若烏克蘭戰爭不能勝,從而打垮俄羅斯,吞佔俄羅斯積累的能源財富,也借西方霸權製造金融泡沫,侵佔其他國家的美元資產,美國與歐盟會墮入衰退階段,歷年積累的結構矛盾便一朝暴露,打擊整體經濟,表面風光也便一朝喪失。由國內外預期心理造就的假象不能再維持下去。當然打擊的程度決定於烏克蘭戰爭的具體結局如何,是阿富汗式的崩潰抑或韓式的僵持而停戰?但除非美國與北約戰勝,打垮俄羅斯,否則的話,美國的霸權必然受損。歐盟有反叛傾向,政經的連鎖作用下難保霸權。
當今政治、軍事與經濟已緊密結合,不可能政經分離而不受牽連。相反地,連鎖帶動會產生巨大的市場和政治預期變動,影響會因而擴大。因此,對世局的估計,便不能再循政治教科書的簡單分析,而要看全域,要考慮到市場與政治預期心理的聯動和擴大。烏克蘭戰爭便是全球變動的關鍵。即使香港亦不可能逃避其後果的衝擊,當然中國也不可能韜光養晦地明哲保身而置身度外。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