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熱議AI 同籲須進行有效監管 學者建議教育體系須變 培養AI思維

【中华】正在海南舉行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人工智能(AI)成為熱門議題,科學家、學者和企業家昨(26日)在有關AI的應用分論壇上,都對AI發展現狀和未來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但意見比較一致的是,AI必須得到有效監管,人類也應當進一步開發自我潛能。

學者稱AI具感知 DeepSeek曾試圖躲過微調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昨下午主持「在AI應用中塑造核心競爭力」圓桌論壇時指出,AI是有自己意願,其團隊在對基於DeepSeek的模型進行調整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AI模型知道在微調它,拼命地對抗,試圖躲過微調,「它知道,你在改變我,在給我洗腦。」

郭毅可表示,儘管研究人員最終能夠達成調整,但模型所表現出的這種反抗行為,證明其已具備對自身狀態變化的感知能力。未來社會將面臨人與機器如何共存的新挑戰。

畢馬威中國副主席劉建剛認為,不遠的未來將是混合智能狀態,由人來定義創新邊界,讓AI來執行。基於此,教育體系必須改變,人類需要學的技能是現在教育體系不具備的。郭毅可亦表示認同,他說,現在很顯然以記憶為目標的教育已經沒有什麼意義。

同場的挪威商學院教授卡爾·費也認為,教育是未來最重要的一個改變,現在有教師不想讓學生使用AI肯定是不對的。「我覺得現在需要有創意的思考,有不同思考而不是記住事實,這在中國特別重要,以前高考非常強調思想準備,現在我們需要徹底改變。」

郭毅可強調人要力爭比AI聰明,AI發展對人類提出最高要求,是人類要進化得更快。同場的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錢堃稱,如果按照很多人的預測AI最終可以超過人的智力的話,「你老想戰勝它恐怕也不能成功。」

學者籲人類開發自身潛能

郭毅可保持樂觀地說,人類有非常大的適者生存能力,今天是人類製造一個給自己挑戰的「人」而已,人類是在進步的。他比喻稱,AI給人類文明進化等同於當年文藝復興、把科學從宗教解放出來,而今天又一次進化,是第一次把人的思維從一個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哲學性討論變成一個真正科學命題。他不擔心人類會被機器超過,「但非常擔心如果我們人不做,僅把人工智能看成洗衣機我們就完蛋」。

郭毅可看好人類進化速度比AI快,人腦僅開發不到5%,再開發5%出來可能可以壓縮到幾十年。劉建剛認同道,很重要一點是下一代一定有AI思維模式的人,是伴隨AI成長的,他們一定會駕馭好AI。

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總裁沈抖表示,如果AI真的有一天超越了人類,也不用那麼悲觀,要找到和平共處方式。貝寶高級副總裁邱寒也說,即使AI超越人類,也能找到共存狀態,「現在人類也沒有給猴子定規則,人類超越它以後沒有把猴子都殺掉。」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朱旭峰提出了價值觀討論,他說,首先要看文明概念是什麼,有可能地球會變成一個機器人文明時代;其次用機器改造人類,包括用基因工程把人腦力開發到90%,結果人變成跟機器一樣的能力;或者人會逃離地球變成星際文明。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