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拳手戰杭州 平衡翻身定鰲頭 真人遙控AI完善指令 專家讚動作流暢

【中华】中国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MG)主辦的「CMG世界機器人大賽系列賽」機甲格鬥擂台賽昨日晚上在浙江省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是全球首場人形機械人格鬥賽事,4名素人選手分別遙控4部宇樹G1機械人比試拳擊。其中,平衡力以及摔倒後能否在8秒內翻身,屬致勝關鍵。最終,平衡表現最佳的機械人「AI策算師」獲勝。

倒地8秒內須起身 半決賽均現KO

綜合「央視新聞」等內地媒體報道,機械人格鬥規則相若真人拳擊,擊中對方頭部或軀幹視為有效得分,拳頭每擊中一次可獲1分、腿部踢中一次可獲3分。同時,每次倒地會被扣5分,倒地超過8秒未能重新站立被視為被「KO」(擊敗)。每場比賽分3回合、每回合兩分鐘,被「KO」或分數較低者出局。若雙方機械人糾纏在一起,拳證會將雙方分開再繼續比賽。

在上述規則下,平衡力成為決勝關鍵。由不同團隊操作的宇樹G1人形機械昨晚經多輪對抗,連續施展側踢、膝踢、勾拳、組合拳等招式。

兩場半決賽均有一方機械人倒地不起被「KO」,決賽勝利也屬於倒地更少的一方。機械人在比賽屢次使出踢腿招後失衡倒地,多數情况約5秒就能重新站起。

機械人多「打空氣」

冠軍:難把握方向時機

操縱「AI策算師」的人工智能(AI)博主陸鑫發表獲勝感言時表示,運氣非常重要。他賽前表示,自己未操縱過此類機械人,賽前接受一周培訓,最難的是判斷出拳方向和時機。如他所言,參賽機械人多數時間都對空出拳,無法擊中對手。另外,機械人有時也會背對對手,但對手也不會「趁虛而入」。

比賽用的G1機械人每部高約1.3米、重約35公斤。最初去年5月13日發布,今年2月12日在央視春晚因扭秧歌而聞名。

宇樹科技表示,昨日參賽的機械人全部採用國產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擊打對抗、戰術閃避,機械人選手都能做到。公司並稱,這是人機協同,直擊仿生機械與人工智能算法的「硬核交鋒」。

北京大學情感智能機器人實驗室主任王韜表示,參賽機械人將來自操縱者的指令轉換為動作的延時較短,機械人也展示出被打後恢復平衡的能力。浙江大學控制學院研究員李高峰表示,製造商捕捉人類拳手動作,轉換為機械人動作,表現出不錯的流暢度。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工程師劉泰表示,機械人通過一整套複雜運動控制模型算法維持平衡,並非單一指令。

在昨晚半決賽被「KO」一方賽後仍被拳證宣布獲勝,不過判罰在決賽前被更正。有網民表示,機械人格鬥比之前的機械人馬拉松更精彩。除機甲格鬥擂台賽以外,「CMG世界機器人大賽系列賽」日後將舉辦機械人足球賽、機械人籃球賽等項目。

圖 – 昨晚全球首場人形機械人格鬥競技賽事在浙江杭州上演,人工智能博主陸鑫操縱戴黑色頭套的機械人「AI策算師」(右)獲得人形機械人格鬥比賽冠軍。圖為同為宇樹G1機械人的兩名選手在擂台比武。(央視畫面)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