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東盟峰會周日(26日)在吉隆坡揭幕,但焦點人物仍是事隔7年重臨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早上與東道主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同場見證泰國和柬埔寨簽署其口中的「和平協議」,但泰國用詞有所淡化,令人揣測泰柬雙方實際上仍未達成真正協議。其後,特朗普在東盟峰會場邊與各國領袖會面,跟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簽署對等貿易協議,跟越南和泰國則簽署對等貿易協議的框架文件,確認部分貨物可享「零關稅」待遇。美國跟馬、泰兩國另外還簽署關鍵礦物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5天亞洲行的首站,他7月時已成功以關稅施壓,斡旋泰柬就造成最少48死、30萬人臨時逼遷的邊境衝突停火,這次再見證簽署泰柬共同宣言。該宣言文件由泰國首相阿努廷、柬埔寨首相洪瑪奈、特朗普和安華共同簽署,內容包括泰方釋放18名被扣押柬兵,雙方開始從邊境地區撤走重型武器。洪瑪奈表示,如宣言獲全面落實,將為持久和平提供基石,並開啟柬泰修補關係的進程。阿努廷則解釋,宣言將標誌泰柬兩國政府超越形式上的承諾,展開實際合作。
泰外相淡化用詞 專家疑未達最終和議
然而,在7月停火以來,泰柬雙方一直互相指控違反承諾,這次宣言成效也成疑。特朗普在儀式上形容泰柬簽署「和平協定」(peace accords),泰國外相西哈薩其後卻強調這只是「通往和平」的「共同宣言」(joint declaration),指美、馬雖「促進」協議達成,但最終決定是由泰、柬作出。泰國政府公共關係部門公告則稱之為「和平宣言」(peace declaration)。柬埔寨政府新聞稿指這是柬泰首相共同宣言,但柬埔寨國會的致賀信則稱之為「柬泰和平協議的共同宣言」。法新社昨表示,有專家認為泰柬兩國仍未達成最終廣泛和議。
根據白宮網站公布,美國其後跟柬埔寨和馬來西亞達成對等貿易協議,並跟越南和泰國簽署對等貿易協議的「框架文件」。其中馬來西亞和泰國另外還跟美國簽署了「有關全球關鍵礦物供應鏈多樣化和投資推廣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特朗普預定周四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韓國會談,分析認為這些協議旨在助美方增加談判籌碼。
與會的域外國家同樣尋求跟特朗普磋商。特朗普昨跟巴西總統盧拉在東盟峰會場邊會面。巴西尋求美方下調目前高達50%的關稅,盧拉事後形容會談「正面」,兩國官員將「立即」就關稅等議題展開討論。特朗普會前表示相信可跟巴西達成「理想協議」。
廣告風波 特朗普向加拿大加徵10%關稅
另外,加國安大略省政府推出有共和黨前總統列根1987年談及關稅片段的反關稅電視廣告,惹來列根基金會和特朗普反彈。在特朗普叫停美加談判後,安大略省政府宣稱撤回廣告,但特朗普不滿廣告仍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世界大賽期間插播,在飛往大馬途中威脅要對加拿大再加徵10%關稅。
(法新社/BBC/衛報/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