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蓝雨
欧盟吸引人之处(主要是经济实力不及法德及英等国的国家,象瑞士等经济基础殷实的就没有加入欧盟),首先是治安良好,秩序井然,以及出入方便,但现在这些利好全被难民击破。恐袭屡禁不绝,人们开始为日常安危担忧,出入方便反而成为是“恐怖分子”出入方便,例如法国恐袭的凶手来自比利时等。欧洲治安一项不仅没有优势可言,还深处恐袭阴影中。
一些恐怖分子混杂在难民中进入欧洲,制造多宗恐袭惨案,终于成为压垮欧洲民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越来越多民众开始排斥无条件,无止境地接受难民,这种反对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脱欧”情绪。英国就是一个例子,大家认为,留在欧盟无法拒绝难民(规定配额接收),只有脱欧才能彻底解决难民问题,难民危机,恐袭风险才能降到最低。欧洲民众对恐袭的恐惧,已经抵销留欧获得的收益。
当初英国率先加入亚投行,引发西方各国跟进,这次英国脱欧成功,显然仍会带来骨牌效应,未来一定会有欧盟内国家脱欧,欧盟就算不解体,规模也将会大大减少。相对地欧元的地位也将降低,从而引发新的货币市场格局。人民币有机会成为第二大世界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