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選舉民調受訪人數過少 部份泛民建制政黨質疑其可靠性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早前就下月立法會選舉進行了一項滾動調查(rolling poll),但泛民政黨和至少一個建制黨派嚴重質疑調查的可靠性。

  他們週四(8月18日)表示,該調查的結果預測具“誤導性",敦促支持者不要因此作出策略性投票。

  組成選舉聯盟的激進泛民政黨社民連及人民力量,質疑這次由民主動力及三個媒體機構委託進行的調查,認為調查方法不當,未能真實反映民意。

  他們認為,該調查只在五個選區各抽取一百至三百名受訪者,人數過少,而且訪問員向受訪者提問時,也未有提及候選名單排第二的人選。

  而民主黨及自由黨早前也提出類似質疑。

  人民力量議員陳偉業與社民連的黃浩銘以同一張名單出選,陳偉業排名第二,在比例代表制之下難有勝選機會。他說,自己有31年參選經驗,但從來不曾遇到這麼大的困難。

  他表示沒有時間解釋自己的政綱,因為他把至少八成時間都用來說服選民相信黃浩銘有機會當選──與調查結果恰恰相反。

  陳偉業指出,這次滾動調查和前一項調查的結果大相逕庭。前一項調查同樣由民主動力委託民意研究計劃進行,調查時有向受訪者提及候選名單上排名第二的人選。

  前一項調查訪問了新界西1217名選民,結果顯示黃浩銘受到6%受訪者支持,排名第七,有當選機會。但在最新的滾動調查中,他的支持率僅為3%,排名第十四。

  自由黨候選人李梓敬也認同上述意見。他將與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組成一張名單,出選新界東。

  他認為這次滾動調查對與資深人士同組名單的候選人不公,又稱不希望選民因是次調查而認為他毫無勝算。

  中文大學政治科學學者馬嶽認同最新滾動調查所用的方法不妥,但也承認調查員面對困難。

  他說,每份名單有兩個人,若部份受訪者沒有耐心聽調查員讀完五十個名字,或會形成另一種偏頗現象。

  馬嶽說,不鼓勵選民根據調查結果進行策略性投票,以免影響不該輸的候選人。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研究經理李偉健坦言,是次滾動調查最初的受訪人數較少,是因為資源有限,但之後調查人數將逐步增加,最後一週將增至逾3500人,屆時抽樣誤差將較小。

  但他認為沒有需要改變調查方法。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