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创客掘金中国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食物领域正成为投资的风口。

  【熊猫时报讯】根据美国食物创新谘询公司Agthentic的数据,截至2017年7月,已有超过70个针对食物的孵化与加速器成立。BitsxBites是中国首个仅针对食物的加速器。它每年从全球招募2期,每期入驻3到8个早期项目,孵化期为4个月。

  在第一期的三个项目中,除了混合果蔬产品Fruggie创办人曹楠来自中国外,其他两个项目的创办人均不远万里而来,用蚕的粉末製造零食的「馋宝宝」创办人Massimo来自意大利,製造无土室内种植系统的「爱勒康」(Alesca
Life)创办人小田刚是日裔美国人。

  掘金者们发现了中国食物的巨大商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2016年8月发佈的《2016中国食品与饮料趋势及消费者洞察》,早在2011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食品市场。而据尼尔森2016年9月发佈的《中国饮食新风尚:健康至上》报告,安全和健康已成为中国消费者衡量商品最重要标准。其中70%的受访者会控制摄入某些食材成分,这一比例高于64%的全球水平。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愿意为安全健康的食品支付更高溢价。

  何瑞怡认为,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让中国人食品安全意识更高,另一方面,得益于中产阶级的掘起,「消费者富起来后,对食物的需求会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我想透过一个平台让更多人一起解决食物问题 ,可以是农业端、加工端、零售端的任意环节。」何瑞怡因此创立了BitsxBites。

  在挑选孵化项目时,何瑞怡强调三个标准,除了创办人本身素质及项目必须运用到科技外,最为关键的是市场潜力。「我们不做小众市场,那样没办法影响更多人。」何瑞怡说。考虑到项目风险和回报,孵化器每期都结合短期和长期项目投资,以第一期项目为例,「果蔬汁能直接被市场接受,但蚕蛹零食和无土栽培则需要更久的市场培育时间
」。目前,Fruggie已上线销售,馋宝宝在 测试生产链阶段,而爱勒康目前仅针对商业客户,与北京的酒店集团及高端咖啡厅合作,后续已签下上海的酒店。

  两个长期项目都在努力寻找针对性消费者。馋宝宝创办人Massimo曾用蟋蟀粉製作意大利麵。在他看来,昆虫的营养成分远高于肉类,「例如蚕蛹的蛋白质含量高于50%,而牛排仅为20%左右」。但来中国后发现,「在吃蚕观念上中国
要分两部分考虑,其中一半有吃蚕的历史,另一半则完全不能接受」。

  为打开大众市场,Massimo选择从零食切入,而在产品设计上,「绝对不能让蚕的图片出现在包装上,以免引起反感」。馋宝宝将先找到核心的健身人群,「这些人对蛋白质摄入量更为敏感,再由他们辐射大众」。

  爱勒康的立柜式室内农场目前仅针对商业客户,未来则锁定家庭用户。小田刚认为,扭转消费者的观念是最大挑战。

  益源资本合伙人方位认为,早期食物创客的最大风险是时间,「这不是简单做产品的问题。市场有没有被教育好很重要,这才是最艰难的工作」。— 王忆万

(彭博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