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到访亚洲,带来亚洲新战略
评论员 蓝雨
特朗普访问亚洲,白宫公布其访亚三大目标:分别是加强国际在朝鲜无核化议题上的合作、推动印太地区自由及开放的政策、透过公平及互惠的贸易推进美国的繁荣。这三大目标是特朗普访亚的目标,相信也是特朗普的长期目标,笔者认为,这三大目标多少能折射出特朗普团队的亚洲政策及其亚洲战略。初看与中国的某些目标似乎一致,但细看每个目标都各有所求。因篇幅有限,笔者暂且不理特朗普三大目标是否能实现,本文着重谈其中的第二个目标。
一直以来,中国等国家都十分关注特朗普上任后的亚太新政策,因为特朗普摆明说废除奥巴马的“亚洲再平衡”,但实行何种亚洲政策却没有下文。中东去完,现在轮到亚太。
在特朗普出访亚洲前,美国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用上“印太”(Indo-Pacific)区域字眼,而非奥巴马时期及特朗普上任初期曾使用的“亚太”(Asia-Pacific)字眼,显示出华盛顿有意拉拢印度,抗衡中国的影响力的意图。这一细节,为大家一直揣测特朗普“弃用”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后执行何种新战略的疑问,找出答案。笔者暂时称之为特朗普“印太平衡“战略(具体叫法有待美方或中国官方提出)。即特朗普亚太新政是用“印太平衡”取代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
印太平衡与亚太再平衡有何不同呢?
亚太再平衡,奥巴马的构思是经济军事上用菱形包围圈,再强调军事上三个岛链封锁圈来遏制中国,该战略构想表面强大,但实则大而空,其中构成包围圈的国家,有些并不十分愿意加入,或有自己的盘算。例如越南并非美国盟友,对美国的颜色革命充满戒心,故有自己的盘算;例如韩国,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一旦成为美国反华马前卒,恐战争没打起就已经输掉经济了,故未必愿意加入围堵等。加上中国的军力发展日新月异,美国的“岛链”名存实亡。因此,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漏洞确实不少,有点纸上谈兵。
特朗普的“印太平衡“,顾名思议,突出的是印度与太平洋的关系。或在特朗普团队看来,与其泛泛地组织包围圈,不如重点扶持一个区内大国,以此直接压制抗衡中国,点对点式。而这个重任,自然选择7月份曾与中国爆发边境冲突的印度身上。而在冲突之前,印度与美日签署了共同防务协议。
因此,印度是特朗普团队亚太新政成败的关键,更是主角。
之所以说特朗普的“印太平衡“露出端倪,还有早前国务卿提勒森访问印度的言行做为佐证。
10月23日,美国国务卿提勒森于访问印度前一天,在华盛顿出席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论坛,发表美印关系演说。其言论包括:形容世界需要美国和印度的强大伙伴关系,而且两国对印度洋及太平洋的安全、自由航行、自由贸易及打击恐怖主义有共同目标;美国与印度可作为东、西方的指路灯,构成以国际法为基础的秩序;更称美国、印度、日本及澳洲是亚太区的重要民主国家,「全方位」捍卫亚太;要加强美印战略合作抗华;更指中国并非民主社会,因此中美关系永远比不上美印关系等等,笔者已经另有文章《猫眼社评
美国务卿八点歪论对华撕脸 华人逐一批驳对美打脸》进行逐一批驳。
美国国务卿这番言论,基本可以看作是特朗普“印太平衡”的部分主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选择印度做亚太G2,是建基于对未来的预测。美国人认为:印度到205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的人口可望在未来10年内超越中国。
这个预测是否准确肯定是见仁见智,不过美国人是这样看的。
那是不是中美关系真如美国国务卿所言,不及美印关系呢?我们中国人不说,看看其他美国人是怎么说的。
9月下旬,媒体报道美国资深政治家亨利·基辛格敦促美国在中国的欧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与北京加强合作,并指出华盛顿必须承认“世界重心”正在转移。
基辛格表示,如果华盛顿和北京不能维持积极关系的话,唯一的结果就是全球毁灭。基辛格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寻求将中国与中亚、并最终与欧洲相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把世界重心从大西洋转移至太平洋。”
基辛格将重点放在高层想法和论述他关于一个以美中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观点上。基辛格说:“我们要团结一致,把我们的关系从实践层面提升至思想层面,从解决日常问题提升至建立一种全面的世界新秩序概念,推动和平和人类进程。
由此可见,特朗普团队的中美关系不如美印关系的观点,是十分缺乏远见的。大家别忘了,在政治经验上,特朗普人生零经验,提勒森人生零经验,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及伊万卡零经验。。。这些人都是一张白纸呢,如何就能在不足一年的时间成为“卓越而有远见”的政治家呢?这看政治甚至还不如笔者,当然更无法跟“老江湖”基辛格相比。基辛格横跨政治领域半个多世纪,虽然思维有点陈旧,但眼光还是老辣的。(对基辛格的这一观点,笔者另有一篇《蕭谈
十九大前,基辛格的“全球毁灭论”警告谁?》详尽分析)。
那么,特朗普的“印太平衡”新方略会否对华产生冲击呢?笔者认为不会。
一是特朗普没时间没精力管这档事的实施。内政管治遭政敌狙击,“通俄门”没完没了(中国是赢家),已经自顾不暇;而主张该战略的国务卿提勒森,能否走完特朗普这个任期还很难说,因为特朗普出访亚洲前,就对媒体说没把握保证提勒森做满任期(之前提勒森说特朗普“低能”引发外界哗然)。
主将均如此,啥战略构思都是白搭。
二是建制派会否支持该战略。别看建制派反俄反华不在少数,但与反俄占大多数不同,挺华的建制派也不少,特别是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各大大金主。2050太远,2020最近,谁不想搭上中国二个百年计划的顺风车?印度跟非洲比,略好一点罢了。投资中国是明智选择。现实的美国资本集团,会买印度的未来吗?显然不会。所谓的“亚洲世纪”,实则就是“中国世纪”,没人会理解为“印度世纪”。
三是特朗普有多少资源投入新战略?事实上,“印太战略”并没有多少具体内容,没有整体政策,处于光是嘴巴说的阶段,别说投入资源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令资源有限,光动嘴皮子,印度肯定不干。
此外,有点时事常识的人,都公认印度是无法复制中国崛起的成功模式的,因为印度的“民主”完全复制了西方的毛病,还带上强烈的宗教色彩,例如莫迪就是印度教的强硬分子,加之印度的国情,除了人口领先和意淫第一是板上钉钉之外,其他能领先的还不好说。
当然,我们不会轻视印度,因为其想法总是高看自己低估别人,因而会做出各种愚蠢的决定,我们绝不可能为其愚蠢埋单,故不能轻视之,是因为怕印度做傻事。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此次长时间亚洲行,足迹碰巧全是中国的邻邦,有意无意之间,似有重新拉起“对华包围圈”之战略意图。日韩越菲均与中国有微妙的关系,美国欲利用这种微妙关系(说白了就是嫌隙)的意图比较明显。但现实总是充满骨感的,想想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各国与中国利益错综复杂呢。
本质上,特朗普的“印太平衡”最多是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的变种,是精细版,因为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里的菱形包围圈,当中就包括印度在内。只是新战略特朗普团队突出印度的位置而已,地域上或增加涵盖印度洋部分。故亚太政策大方向上,特朗普没有变化。
特朗普团队的“印太平衡”战略,笔者十分不乐观。中国宜以静制动。
8日特朗普造访中国,北京给予特朗普的“乾隆书房茶叙”是不错的礼遇,级别高于奥巴马的“瀛台夜话”。因为瀛台是相对开放的,乾隆书房可绝对是禁地。特朗普得此大礼,应满足其虚荣心,日后理应感恩图报。以他反复之性格。说不定回去白宫后,把“印太平衡”变来又变去呢。
特朗普亚洲新政已出,中国各大智库也开始忙碌了。
(2017.11.6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大洋洲首份电子日报《熊猫时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