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过,还有不足一个月就会迎来2018年。对报业经营来说,12月份即要忙于迎接圣诞的消费旺季,同时是要为明年做好预算的日子。在这个回顾和展望前景的时间,可见报业在同业和不同媒体间旳竞争仍然激烈。犹幸在重重挑战下,仍然可以见到乌云酿上的银边。
媒体生态变化多端,已成全球新常态。在资讯犯滥下,无论纸媒、电子传媒抑或网媒,都一样承受各种经营上的压力。今年有免费报纸、周刊宣布卖盘;与此同时个别报业集团宣布全年或中期业绩,本业都有起色。
今年报业一件大事,是收费报章打破了多年价格维持不变的做法,多家报馆先后调高售价。从数字显示,加价影响似乎比估计为轻。如果用再长一点的时间去看,读报人数经歴多年前的快速回落后,近年已有明显放缓的迹象。如果细看的话,个别报章的读者人数这两年已大致维持,未受网络明显衝击。根据IPSO(Independent
Press Standards
Organisation)的媒体调查,2015年整体报纸读者人数为542万,2016年为540万,今年截至第二季为535万,基本上大致维持。当中免费报纸读者人数因为之前有大型新办报纸退出市场,出现略为回落。收费报纸读者人数2015年为218万,2016年跌至188万,但今年上半年回升至192万,反映报纸读者人数仍然可观之馀,收费报纸并无受去年尾、今年初陆续加价的影响。
收费报纸加价而对销路没有衝击,原因值得深入再作探讨。无论如何,这个现象对经营有两大好处,一是实际上因为加价带来的收益。虽然报纸一向以广告作为主要收益,但由于这不是一个厚利生意,发行收益的增加对经营其实甚有帮助。再者,作为商品能够成功加价,反映了市场的承接力。每次调整价格等同是提醒读者检讨消费决定,收费报纸能够过关说明媒体本身的生命力。业界在欣喜之馀,值得仔细研判当中成因,以求继续优化行业质素。
最近多个报业或媒体集团的业绩报告,表现个别发展,好坏消息并存,反映市场并没有一面倒的方向,特别是传统纸媒如何与网络配合发展。初步分析,在媒体市场日趋挤迫下,经营者基本上再不能如昔日好景时沿用粗放式成长的方法经营。在与网络互相结合发展上,由于网媒广告价钱普遍偏低,加上社媒大量侵蚀内容成果下,包括报业的内容供应商暂时仍无很清晰的成功商业模式。
纸媒影响力尚在 不宜轻言放弃
从各媒体集团的业绩看,比较成功的做法是採取「报网合一」、相辅相成同步增加收益的做法;又或者是採取网络内容与纸媒内容清楚区分、各自经营的策略。由于网媒效益暂时仍然偏低,加上被社交平台和程式广告侵蚀收入,简单地把有价内容全部上载,至今仍难以回收庞大的内容製作成本。以图把纸媒完全变成网媒的做法,存在极大风险。
从报纸广告仍然有价,反映新闻媒体花费大量心血和编採资源打造的内容仍然具有很大品牌效应,令纸媒的影响力尚在,与新闻网媒暂时仍只能主要靠眼球与流量的营运模式有所不同。从收费报纸今年成功加价到个别报业集团的收益回升,反映报纸的品牌效应带来的收益可观,实在不宜轻言放弃,反而应该着力研究如何好好保护以至再作发挥。
(作者是香港报业公会副主席,本文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