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7周年 军媒刊长文缅怀往事 航母之父在天之灵堪告慰

  

刘华清生前对中国海军发展有众多精准的判断。

刘华清登上美军航母仔细观察各项装备。

      【熊猫时报讯】昨日是有「中国航母之父」、「中国现代海军之父」的刘华清上将去世7周年,军媒刊登长文缅怀老将军生前往事。文章指出,刘华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两度上书建设航母,尽管当时只是纸上谈兵,但其建言与后来的中央决策大体上一致。在海军司令任上,刘华清就曾提出,中国海军建设的两大问题就是航母和核潜艇。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华清1916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师供给部政治部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建政后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位。

  建言制造航母上万言书

  刘华清为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在内地被赞誉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据军媒报道,刘华清第一次与航母结缘可以推到1970年,当时54岁的刘华清亲自主持起草了新中国歷史上第一个航母工程报告,1975年再度建言造航母,该篇《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的万言书与之后的中央决策大体上一致。

  1980年5月15日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率团访美,先后参观「CV-63小鹰」号和「CV-61突击者」号航母。那一天他兴奋极了,这是刘华清第一次真正的登上航母,第一次真正见到这个传说中的「海上巨无霸」。那一年刘华清64岁,面对数十层楼高的航母,一层一层爬楼,一层一层仔细参观,特别留意航母飞行起降的弹射与阻拦技术设备。

  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闭幕后,时年66岁的刘华清成为解放军海军建军以来第三任海军司令员,邓小平曾当面嘱咐他说,「你还是回海军工作,海军的问题不少,要整顿!」他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海军战略涉及海军建设的顶层设计,发展有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项装备,不仅是为了战,平时也是为了看,看就是威慑!」

  1984年在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刘华清首次公开提出「航空母舰总是要造的」,1987年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其翌年调任中央军委后仍继续关注航母问题。刘华清说,「如果有航母可以省很多飞机,一艘航母相当于300架陆上飞机,代替三个航空师,岸基飞机掩护航母,航母掩护潜艇,非要这个东西不可」。

  礁上驻军打开南沙局面

  进入中央军委后,刘华清多次提出维护国家主权,尤其要增强海洋领土意识、注重经略海洋。中国1988年与越南发生「赤瓜礁海战」,刘华清一再强调,「能上的岛、礁、沙、滩都要上,没有人的礁也要上,不能仅仅满足刚夺回来的六个岛礁。咱们夺得愈多就愈能为今后解决南沙问题增加更多的筹码!」中国海军最终在六个礁上驻军,打开南沙局面。

  刘华清2011年1月14日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一年后的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予解放军海军,而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也在去年4月26日下水。刘华清生前曾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定要建航空母舰!」而文章最后说,「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老将军,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的事业,终于硕果纍纍」。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