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筑地盘通宵清拆 二战千磅空投弹

  

炸弹型号为ANM65,重达1,000磅。

爆炸品处理课人员堆起沙包阵

     【熊猫时报讯】位于湾仔会议道与杜老志道交界的港铁沙中线会展站地盘,昨天清晨7时多有工人在地盘第3区,用大型钻探机施工时,在距离地面约15米深位置,发现一个圆锥形钢铁物体露出泥土,怀疑是巨型炮弹,于是报警。警方爆炸品处理课人员赶至,经检查后证实是为一枚美军二战时使用的的高爆炸性空投弹,型号是ANM65,长145厘米,直径45厘米,重约1,000磅重,内藏约500磅炸药。因炮弹前方的引爆管损毁,恐怕移动会有爆炸危险,拆弹专家决定即场以烧毁炸药方式处理,在炸弹附近堆沙包,凌晨开始处理炸弹,至午夜仍未完成。

  当警方清晨接报后,大批消防车及救护车赶赴现场戒备。除了进行封路安排外,爆炸品处理课人员亦以人手接力方式运送多个装载工具及物资的纸皮箱传递到工地。此外,大量沙包运至现场,再用大型机器分批将沙包吊入工地,堆放在炸弹附近,为拆弹作好准备。

  内有500磅高爆炸药

  昨午3时,警方爆炸品处理课高级炸弹处理主任周锡健,湾仔分区指挥官郭美森警司及港岛总区交通部署理高级警司朱基健现向传媒作简报发现怀疑空投弹事件。

  郭美森警司表示,炮弹长145厘米、阔45厘米、重1000磅。爆炸品处理课会抽取部分炸药、燃烧部分炸药及取走部分炸药化验。销毁炮弹前需要疏散1,300名居民,包括面向地盘、附近办公室、会展及酒店居民,已安排他们在湾仔活动中心地库。港岛总区交通部处理高级警司朱基健指午夜根据爆炸品处理课意见,在湾仔北实施封路。

  爆炸品处理课高级炸弹处理主任周锡健表示,今次发现的炮弹是美式高爆空投炸弹,在1941至45年空投至上址,型号为ANM65,与2014年在跑马地发现的炸弹相同。因为今次的炸弹前面引爆管损坏,恐怕一移动会有危险,所以决定即场以烧毁炸药方式处理。

  引爆管损毁 即场烧毁

  他解释,该炸弹内有500磅高爆炸药,会先在炸弹钻2个窿,再使用特别炸药燃烧内炸药,该炸药热力最高只达280度,相对危险较低,但仍有机会爆炸。若果不幸爆炸,威力会影响200米范围,碎片亦会飞弹得更远。故此,拆弹专家进行防预措施,包括在炸弹附近堆沙包,预计4至5小时完成工序后,就会开始处理炸弹,料2小时内会完成。据了解,销毁炮弹原于晚上11时开始,但至深宵仍未完成,比原先估计时间较长。

  今次处理炮弹方式,与去年处理西区薄扶林道138号一个在山坡上的地盘发现的一枚布满銹迹的巨型炮弹物体相似,该枚「出土」炮弹属美式AN-M64型空投弹,内有260磅黄色炸药,前后各有一条引爆导管。「拆弹专家」以800个沙包及水包砌起「防护盾」,再于炮弹钻开两个小孔,以导管将弹内炸药燃烧耗尽,才解除爆炸威胁,整个行动花时近17小时。

  另讯:

       香港不时发现战时炸弹,幸未造成重大伤亡。被发现的战时炸弹,各式各样都有,从迫击炮弹,到重达数百磅甚至过千磅的炸弹都曾发现,最后都是依靠警方爆炸品处理课人员处理。

  每次处理方案或有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一度是主要战场,在港发现的战时炸弹,大多是细口径子弹、手榴弹、迫击炮、高爆炮弹、水雷及空投炸弹等。在去年12月13日,一杖直径81毫米、属于英国制造的二战时期迫击炮弹,被沖入马鞍山富安花园近梅子林一条明渠的河床,地盘工人发现报警。去年1月23日,一杖重达500磅、内含260磅TNT炸药的战时炸弹,在薄扶林道地盘被发现。

  2014年2月6日,跑马地皇后大道东一个酒店工地就掘出一个二次世界大战时遗下的炸弹。该炸弹长约67吋、直径约24吋,重约2,000磅,为二战时期美国海军ANM66型号炸弹,内含约1,000磅的黄色炸药,相信是由美军空投轰炸侵华日军设施时遗下,估计炸弹当时陷入软泥当中,因此未有爆炸。

  尽管在港发现的战时炸弹各式各样,而且通常位于闹市,幸未有造成重大伤亡,这与警方爆炸品处理课人员的专业处理有关。每次处理炸弹的方案都或有不同,有时会以低温水力磨沙方式切割炸弹,再抽走炸药,在现场燃烧部分火药,再将炸弹移走;或者在炸弹附近铺上多个沙包,再在炸弹上摆放小量炸药即场引爆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