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美股周一(5日)急泻,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市直插1,175点,是2008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以点数计更是有史以来第6大跌幅。
美国上周公布非农就业数据理想,令市场担忧联储局加快加息步伐,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抵2.85厘水平,触发美股急速回调,道指泻1175点,创下史上最大单日点数跌幅。
回顾美股史上多次股灾,大部分都伴随经济或政治危机,惟部分几乎毫无预兆,接近无迹可循。
1906 年股灾首现政府救市
美国史上第一次股灾,发生于1901年,是道指创立以来首次股灾,道指由57点高位跌至31点低位,跌幅达到46%。
1906年股灾期间,美国政府展开史上首次救市行动,斥资买入美国国债。(视觉中国)
第2次股灾为1906年至1907年,历时23个月,道指由76点顶跌至39点,跌幅高达49%,当时美国著名沽空投资者李佛摩(Jesse
Livermore)利用市场恐慌大量造淡,大赚100万美元并一战成名。最终须由美国政府首度介入救市,斥资3,600万美元购买国债,创下政府救市行动的先河。
大萧条时期道指蒸发近9 成
美股第3次大崩盘,出现在1916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经济因欧战带来的需求而增长强劲,美股炒上高位。估值过高,导致随后道指从高位110点急泻至66点,跌幅达到4成。
环球经济在一战结束后开始复苏,美股急速回升。惟战后美国企业盈利增长放慢,令美股在1919年开始急回,道指由120点高位跌至1921年8月的仅64点,跌幅达到47%。
美国于1929年爆发股灾,触发全球大萧条,其时美国总统胡佛(Herbert Hoover)上任不足半年。
1919年股灾过后,伴随环球经济急速增长,美股展开长达8年的大牛市,道指在1929年9月升至381点高位,在随后短短的2个半月内,道指插水47%至199点,为历史著名的「大萧条」时期揭开序幕。
道指一度回升至294点,惟随后又辗转跌至1932年7月的低位41点,以高低位计一共蒸发89%。1929年大萧条股灾被认为是上世纪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然而至今不少经济学家仍然就跌市原因争论不休,或反映即使股灾降临,亦未必有清晰可见的原因。
战云密布造就两次崩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美国第7次股灾的主要成因,当时道指于1937年3月达到196点顶部,其后欧洲战争爆发、日本对外战争扩大,导致美股急剧调整,步入长达5年的大熊市,一度低见93点,调整幅度达到53%。此次是美股至今最漫长的熊市,道指直至1942年美国正式参战后的4个月才回稳。
197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淖,加上国内爆发「水门事件」,市场情绪本已不稳。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盟友,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禁运石油,触发原油价格暴涨,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美股由1973年初的高位1052点,两年间急插近45%至578点。
1987股灾李福兆宣布停市成经典
1987年美股升势连连,屡创新高,8月道指创下2722点的历史高位,其后在10月16日(周五)毫无预兆下突然带头急跌5%。跌势在10月19日(即黑色星期一)扩大至亚洲股市,恒指当日收市急跌420点,跌幅逾10%。
外围股市亦骨牌式下插,道指当日亦跌508点(22.6%)至1738点,于10月累计急跌22%。惟当时并无利淡因素传出,故1987年股灾的成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不少经济学家将之归因于当时兴起的电脑程式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时任联交所主席李福兆于10月20日宣布港股历史性停市4日。其后李福兆在记者会解释停市决定时,遭记者质疑停市与其个人利益有关,继而怒气大发指骂记者,成为当年股灾的经典场面。翌年李福兆因非法收受新上市公司配售股份而被廉政公署拘捕,其后罪名成立,判监4年。
另外在股灾爆发前1个月,长和(0001)主席李嘉诚宣布巨额供股计划,为旗下公司「吸水」103亿元,亦传为一时佳话。
21 世纪两次暴跌均逾50%
时至21世纪,相信读者对两次股灾均记忆犹新。1990年代科网热潮兴起,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急升,科网泡沫急速形成。投资者对科网股过份乐观,不论企业质素好坏均大炒特炒,令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触及5133点高位。
估值高企,加上联储局步入加息周期,令科网泡沫一触即破,纳斯达克指数在2002年见1108点底部,高低位相差逾4000点,蒸发78%。时至今日,只有少数当年上市的dot-com公司幸存,当中不乏亚马逊、eBay等科网巨头。
美国次按危机触发2008年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等多间金融机构被政府接管或倒闭。(视觉中国)
最近的一次巨型股灾,当数2007至2009年的金融海啸。美国次按危机爆发,触发流动性危机,房利美、房贷美、英国北岩银行及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企业相继卷入。道指从2007年10月的高位14279点,辗转插至2009年3月的6800点,跌幅高达52%。
回顾过去,美国多次股灾均是由政治危机、资产泡沫及联储局紧缩货币政策而引起,惟亦有部分并无显著原因。多次股灾普遍调整幅度超过4成,而时间由数个月至数年不等。现时美股及港股刚刚开始进入调整周期,下跌幅度及时间均难以预测,投资者宜「留手」审慎应对。